新闻发布会 | 省科技厅解读《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之变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山东发布 发布时间: 2025-09-26 16:39 文字大小:

9月25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作为全省科技奖励工作的核心制度遵循,修订过程中的总体思路是怎样规划的?

王洪国:一是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和山东发展需求。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发展,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充分发挥山东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等条件,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材料化工、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等山东重点产业和优势领域,优化符合山东科技发展特点的评审标准,建立健全以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导向的奖励机制,构建具有鲜明山东特色的科技奖励制度体系,精准赋能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助力山东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经济竞争优势。

二是坚持改革实践与立法决策相结合。以山东承担国家科技奖励改革试点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将试点期间形成的“调整奖励设置”“强化奖励导向”“完善提名机制”“完善分类评审制度”等成熟举措,通过立法形式固化为规章制度,确保改革成果长效落地。同时,结合当前科技创新新形势、新要求,对科技奖励工作做出系列原则性规定,既保障科技奖励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又能灵活应对科研模式创新、产业技术变革等新情况,实现改革实践与立法决策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三是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创新与产学研融合。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确规定鼓励企业创新、产学研合作,促进重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通过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产学研协同,鼓励跨主体、跨领域联合攻关,打破创新资源壁垒,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

山东科技报记者:

2022年,山东获批科技奖励改革试点,请问科技奖励改革的哪些成效为此次《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与成熟经验借鉴?

王洪国:山东作为全国唯一的科技奖励改革试点省份,抢抓契机,积极探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技奖励改革实践。这些改革举措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修订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力支撑。

一是聚焦提名质量,着力规范提名机制。提名环节是科技奖励工作的“入口关”。科技奖励改革中,山东以“提质量、防乱象、强责任”为核心,多措并举完善提名机制。首先,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制定各奖种提名标准,引导提名者从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五个方面综合评价成果价值和候选人资格。其次,合理设定提名规模数量,对提名单位实行“限项提名”,明确提名过程增加专家把关环节,切实保障提名质量。最后,压实提名责任,要求提名者对提名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查,加大对候选人科研诚信审核力度,对提名项目进行公示,进一步强化提名环节的监督约束。

二是聚焦分类评审,着力树优评价导向。坚持以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重点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满足山东发展需要情况,作为科技奖励各环节评审把关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坚持“分类评审”原则,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社会公益研究等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人才和成果特点,分别制定完善评审标准,自然奖重点评价成果原创性、公认度和科学价值,发明奖重点评价成果的首创性、先进性和技术价值,进步奖重点评价成果的创新性、应用效益和经济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按照创新链和产业链布局,重新划分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评审组,在与产业应用结合紧密的领域增加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比重,引导奖励成果由“面向学科”向“面向产业”转变。

三是聚焦产业创新,着力强化奖励质量。围绕支撑山东“十强”产业及标志性产业链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增设特等奖,加大对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成果和人才团队的激励力度。2022年以来,聚焦山东产业发展需求,评选出的9项特等奖成果有力支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化工、工业母机、先进制造等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此外,建立定向奖励机制,对完成重大科技任务、解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科技人员和团队,定向增加奖励名额。2022年以来,对5名人选和10项成果实施定向奖励,其中,中石化胜利油田建成的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为我国“双碳”目标实施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舜丰生物研发并已应用的基因编辑技术标志着我国基因编辑产业化迈入快车道,青岛信芯微电子研制的中国首颗8K AI画质芯片,打破了日、韩企业长期引领电视行业发展的局面。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本次修订在奖励设置上新增了“科学技术青年奖”,并明确了获奖条件,这一奖项将怎样激励青年学者参与到科技创新研发工作中?

王洪国:本次新增的“科学技术青年奖”旨在发现和激励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企业创新创业领域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不仅为青年科技人才增添了一份荣誉,更是为他们搭建了干事创业的“加油站”,将有效激发青年科技人才投身科技创新研发工作的热情与动力。

2022年以来,先后有30位青年科技人才获青年奖,涵盖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海洋、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成为推动这些领域创新突破的“青年先锋”。在青年奖评审过程中,除了关注已产生的成果水平和质量外,山东将更加关注团队的青年人才梯队建设情况、科技成果持续产出情况等科研潜力,核心是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专属的荣誉舞台。一方面,加快推动青年科技人才聚焦目标导向,勇担重任,深耕科研领域,持续开展突破性、创新性研究,积累高水平科研成果,加速成长为学科领域的骨干力量,进而获得更多国家级项目申报、学术交流合作的机会,形成“荣誉激励—成果突破—资源集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助力青年人才团队引进年轻科研力量,构建年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互补的梯队体系,推动团队汇聚更多科研力量,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提升,为山东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此外,新增设的青年奖奖金为50万元,且全部归获奖者个人所有,是物质激励,更是精神激励,是对青年科技人才科研能力与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能够增强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黄金期的信心与底气,激励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挑战技术难题、攻克科研“硬骨头”,引导青年科研力量向关键领域集聚。

齐鲁晚报记者:

《办法》修订后,科技奖励将如何精准对接山东产业发展需求,推动重点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洪国:科技奖励将持续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山东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一是聚焦重点产业,精准导向关键领域。紧密围绕支撑山东“十强”产业及标志性产业链发展,结合落实山东省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科学设置、及时优化评审组,合理分配各领域奖励数量,建立“需求导向型”奖励机制,对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成果予以重点支持。突出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氢能源、现代海洋、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瞄准量子科技、基因与生物技术、脑科学、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做好成果跟踪和培育,赋能传统产业转型,促进新兴产业壮大,注重未来产业布局,引导科研力量向决定产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领域汇聚,助力山东在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尽快实现突破。

二是强调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创新、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支持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或企业重大技术创新难题,特别是在实现进口替代、提升标志性产业链发展水平等方面,尽快产出一批发挥重要作用的标志性成果,加快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推动奖励成果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三是实施一事一议,定向奖励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优秀人才和团队。以社会普遍公认、显示度高、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科技人才和团队完成的重大成果作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定向奖励,建立科技奖励与重大科技计划任务相互衔接机制,拓宽对潜心科研、解决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团队的主动发现渠道,改变过去完全依靠评审专家产生授奖项目的奖励评审机制,加快树立以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技评价导向,推动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相关政策: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