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联播 | “研发后补助”变“研发中投入” 新药成果加速落地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山东新闻联播 发布时间: 2025-09-01 10:35 文字大小:

点击播放视频

新药研发在前期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源投入,但许多补助类政策往往聚焦在上市之后。山东创新体制机制,把新药研发后补助变为中间投入,让扶持政策匹配企业创新过程,为制药企业创新注入澎湃动能。

在济南齐鲁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园,技术人员正在对一款新型双抗体药物进行药理试验。去年9月,齐鲁制药全球首创艾托组合抗体1类新药“齐倍安”历时7年研发获批上市,被用于宫颈癌特效治疗。眼下,这款新药现在面向更多适应症进行针对性开发。

齐鲁制药集团副总裁 张明会:正在开展一些治疗肝癌、肺癌,还有胰腺癌等临床研究,如果效果好的话,很快就会能够进入临床一线。这个组合抗体里边是有两个抗体,让患者的生命更多地延长,并且这个药它的副作用还特别小。

一种药物,多效开发,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它内部的两种抗体,它们就像一对模板,能根据不同症状针对性设置“靶点”,提升适应症覆盖面的同时还能加强药效。而最开始,齐倍安在实验室阶段只是一款单抗体药物,疗效远不如现在。

齐鲁制药集团济南生物技术开发研究院执行院长 安振明:最初是按一个单独的药去开发的,完成所有的临床前的研究,疗效的验证,安全性的验证,但是做出来也就是20%多的患者有效,另外的70%多没什么效果,当时都是这个水平,不可能做再高。

一边面临技术瓶颈,一边是大量倾注的研发资源,研发随时有可能遭遇“滑铁卢”。了解到齐鲁制药的压力,山东科技部门主动推送政策。令企业意外的是,这项原本只能在新药上市之后才能申请的补助,竟提前送上了门。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 王晓东:我们印发实施“山东省创新药物与高端医疗器械三年行动计划”,对在省内完成临床Ⅰ期、Ⅱ期、Ⅲ期的1类新药,最高分别给予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推动新药成果落地产业化。

阶段扶持,精准滴灌,政策资金的加持就像一针强心剂,不仅加快了研发进度,还帮助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组合抗体研发平台。有了平台助力,叠加原本的研发数据,企业索性升级了技术路径,直接开发组合抗体药物齐倍安,一举突破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获评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齐鲁制药集团济南生物技术开发研究院执行院长 安振明:由于同时靶向两个靶点,所以它的响应率就更高,在不同瘤种上看到它的效果更好,针对不同适应症开了多个临床研究,都看到非常好的疗效,这些也都会在近两年提交上市申请。

打通企业研发前、中、后期全创新链投入。目前,山东正按照新药创制和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链需求,一业一策梳理相关企业不同阶段研发特点,让政策精准匹配企业创新过程。经相关部门引荐,齐鲁制药与山东省肿瘤医院达成技术合作,院企协同贯穿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创新链条,为后续研发打下坚实基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副院长 王琳琳:这些药物很快被纳入指南里面,或者获得适应症,改变了我们的临床实践,拯救了很多患者。

持续推进新药研发补助政策,两年来,山东累计为39个完成临床阶段的在研新药补助支持超2.4亿元。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1类新药超过140个,通过统筹纳入政策范围精准扶持,为更多新药上市提供坚实保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