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联播 | 引进一个人才 牵起一条创新链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山东新闻联播 发布时间: 2025-07-08 17:58 文字大小:

点击播放视频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山东全链条打造“引、育、用、留”的人才创新生态,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专家人才扎根齐鲁,创新创业。

光纤检测是对工程矿业等场景进行环境参数感知和测量的高新技术。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科研团队设计的光纤分布式测温设备,目前已经覆盖国内外近百个煤矿。刘统玉就是这项技术的带头人。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光电学部研究员 刘统玉:我们在国外呆的时间长了以后,国外有很多做科研的大学或者一些科研机构的同事朋友,了解一些前沿的信息,根据这个就可以结合国内外技术,结合问题出一些方案。

刘统玉是山东公派英国的留学生,研究方向正是国内矿业企业和高校一直急缺的光纤光栅、光纤传感等技术。经过科技部门引进,学成回国的刘统玉带着先进技术来到省科学院激光所工作,可到了生产一线,技术原理与应用需求的脱节却让他有劲儿使不出。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光电学部研究员 刘统玉:不能光是技术驱动,就是这种成果要走向市场(开发)现实复杂环境的一些应用产品,路子还很远。

要克服技术的水土不服,刘统玉首先得招兵买马,在国际专家人才政策扶持下,齐鲁工大(省科学院)向上申请山东省光纤传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高能级研发平台,为刘统玉组建了一支跨学科交叉人才团队。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倪家升:形成一个从科研、教学和产业“三位一体”全方位的体系。最早的第一代传感器就是我带着小组研发成功的,经过几代人不断迭代,最终走上产业化。

然而做好产业化,光有一个团队难以支撑。为了让更多科研人员学习并参与光纤传感技术,齐鲁工大(省科学院)成立了新的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一方面把刘统玉团队和学科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进一步以才引才聘请国外专家授课,让国际一线专业知识下沉课堂,不断为研发团队和光纤传感市场输送人才。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光电工程国际化学院院长 肯尼斯·托马斯·维克多·格拉顿:在中国有非常好的试验机会,把国际的基础技术和复杂的工程实际结合起来,而且中国团队十分善于开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技术理论灵感,我们十分愿意为这些人才培养而共同努力。

如今刘统玉的团队中已经有上百名博士、工程师和各类研发人员,建成了世界首个基于光纤传感器的全光纤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研发的激光甲烷传感器模块产品,可达到年产3万只的生产规模,实现年新增产值1.39亿元。

山东微感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 李健飞:这个公司一直是在刘统玉老师的带领下运营。我们通过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拿到了很多国家级开发项目或者省级的开发项目,能够使技术真正当成一个商品来对外销售,同时我们把这个市场的信息反馈给激光所实行定制化的科研。

今年山东还将加大投资,为光纤传感技术建立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平台,形成从光学芯片设计到光感元器件开发,成果转化的全创新链体系,为光纤传感技术全国产化打下坚实基础。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外国专家服务处处长 汲进梅:省科技厅落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推动平台、人才、项目等创新要素一体化布局。目前我省已与70多个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吸引超万名外国专家长期在鲁创新创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