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厅青年干部“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专题大讨论活动(决赛)圆满落幕,10名科技青年代表聚焦“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结合自身工作和经历,谈认识、谈体会、谈打算,并针对当前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有的放矢,提出意见建议,充分彰显了科技系统青年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接下来,“山东科技”将陆续展出参赛作品,一起聆听科技青年声音。今日推出第七期《向新而行 创新致远 做高质量发展践行者》。
向新而行 创新致远 做高质量发展践行者
省创发院 王鑫敏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这一重要论述正在神州大地上化为生动的实践。从杭州人形机器人演绎的“赛博秧歌”登上春晚舞台,到成都诞生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票房奇迹;从贵州群山之巅“中国天眼”探索宇宙奥秘,到南粤大地江门中微子实验即将揭开微观世界面纱;从济南“山河号”全球最大盾构机掘进黄河隧道,到潍坊农业机器人“智慧麦客”实现无人化收割登上央视《智造中国》,这些创新实践共同勾勒出一幅“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科技盛景。
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作为青年干部,我们既要清醒认知挑战,更要虚心一往直前。
面对挑战,我们当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从初入职场的懵懂新人,到如今敢于挑大梁的奋斗者,一年的磨砺让我深有体悟:从最初接到业务咨询电话,磕磕绊绊回答问题,到现在可以有条不紊解决来电人诉求,并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因事讲解政策,这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总结复盘,是密密麻麻的工作笔记,是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科技服务工作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将压力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动力!
面对成绩,我们须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深刻含义。前不久,今年的基金申报结束,我和同事需要将数以万计的数据清洗,用于推进后续工作,工作细节随着时间流逝已逐渐模糊,但清晰的是,晚上11点我们清洗完数据离开厅里的喜悦,而第二天收到的却是领导焦急的电话,我们的数据表居然掺杂了一个细小却致命的错误,为此,全处同志牺牲了休息日时间去弥补、改正。时至今日,我们还因此事深感自责。看似一件小事,却时刻提醒着我当“小荷才露尖尖角”时,最需警惕“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陷阱。
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作为青年干部,我们须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
我说干工作要“务实”,在真抓实干中体现“服务”的理念。前几天我同事接到一个电话,跟我说:“鑫敏,刚有位老师找你”,这我不惊讶,下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这位老师说感谢你很快地、耐心地给他解决问题,他要给12345政务热线写感谢信表扬你”。那一刻,我的内心升起一种前所未有的荣誉感,就像是默默无闻的工作突然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其实来电人的诉求非常简单,只是辗转多次未得到解决。对我而言,只要电话打到我这里,不管问题大小,我一定认真倾听,分析解决。这件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科技服务工作者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是多么重要。
我说干工作要“创新”,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突破思维定式。在基金项目管理中,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已成为提升管理效能的必然选择。以项目申报为例,每年面对数万份的项目申请材料,传统人工形式审查面临巨大压力。今年我们将智能化审查系统前置于申报初期,实现自动化格式校验,精准识别申报材料规范性。这一创新举措使形审效率提升300%,人工复核工作量减少80%,既保证了审查质量,又大幅降低了成本,通过技术赋能构建起更加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新范式。
随着业务工作的深入,我们的使命愈发清晰:做科技企业的“助推器”,为创新注入强劲动能;做科研人员的“勤务兵”,为攀登提供坚实支撑;做科技成果的桥梁,为产学研联通关键纽带。
此刻,我的发言虽至尾声,但科技创新的洪流正奔腾不息。青年干部们当以青春为帆,信念为舵,在科技创新的洪流中劈波、斩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