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科技大会 | 张福仁:持基因之刃的“破风者”
张福仁 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院长
2025-6-30
活动现场



本期介绍
202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张福仁用十余年艰苦攻关,发现麻风致病基因位点,发明检测试剂盒,降低药物致死率,确立了麻风病早发现、早治疗的新机制,让麻风防治步入精准时代。
主持人:
麻风是经呼吸道传播能导致残疾或毁容的一类古老传染病,一旦患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生药物治疗。然而,麻风病的特效药氨苯砜会造成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的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为提升药物安全,对抗顽疾,山东第医科大学张福仁教授带领团队展开十余年的艰苦攻关。
张福仁:
氨苯砜不像青霉素一样,打个皮试可以测试,这个没办法,你没有办法预测。千百年来人们谈“麻”色变,即使把他体内的麻风菌杀死了,但并没有解决致残毁容的问题,也没有解决致死性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困惑着整个人类社会。
主持人:
要破解这些困境,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谁会罹患麻风病,谁服用氨苯砜会引起不良反应。为此,张福仁带领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学者,对麻风杆菌和病患展开了长期观察。他们发现麻风杆菌的传播患病机制并不是简单的传染与被传染关系,而是可能主要攻击有先天免疫性缺陷的人群。
张福仁:
还有一个现象,夫妻双方有一方长了麻风,他的另一半很少发麻风,但是他的子女,麻风患者的一级亲属,罹患麻风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00多倍。所以过去大家发现这个有这种遗传现象,但是没找到原因在哪里。
主持人:
在山东科技和卫生部门的课题支持下,张福仁和团队对患病人群基因和麻风病例展开了遗传学研究。他们首次发现致死性药物不良反应的真凶基因位点,并揭示了麻风免疫遗传学机制团队通过搭建发病风险预测模型,能够从基因的角度精准预防麻风。
张福仁:
刚刚发病的一个皮损,通过检查就是麻风,这时候能能够把它发现出来,三个药物一起治疗,还没产生耐药的时候,两年就被麻风杆菌杀死了,就治好了,现在的麻风病人,一旦确诊就在门诊治疗,不住院。
主持人:
在这个重大发现的基础上,张福仁继续带领团队攻坚药物安全领域研发出氨苯砜综合征风险位点检测试剂盒。这项突破性成果让麻风患者可以在用药前就能检测出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极大降低药物致死率。
孙勇虎:
其实麻风在国内现在很少了,但是麻风这个病在国际上还是很多的。差不多10年吧,我们做了很多国际合作方面的工作,就是把我们中国的这些技术推广到共建“一带一路”的这些国家,受到了很多的好评。
张福仁:
80年到85年国家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经费并不是那么充裕,但是还在供养我们。山东省这个创新的环境也非常好,每年都有专项的经费,这个工作需要你。那你就好好去做,去尽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点问题,那是自己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