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富矿挖不出宝藏”难题
——山东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
最近,山东昂拓信息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杨永三遭遇了资金困境,其寄予厚望的智能化项目资金缺口达100万元。然而公司年产值不到1000万元,又缺乏足够的担保与抵押物,想要融资举步维艰。
这一情况在杨永三接触山东省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科融信平台”)后出现转机。在平台上,他的信息一经发布便引来众多银行关注,济南农商银行成功“抢单”,100万元授信在一周内落了地。
科融信平台为“无担保无抵押”企业融资,让“科技报表”变成了金融机构认可的“财务报表”,这背后是山东省科技厅探索出的科技金融新模式。
为企业融资难“把脉开方”
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尤其难在初创期。
“‘轻资产、无抵押’,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普遍特点,难获传统信贷支持。”交通银行山东分行科技金融专班、高级产品经理王丽杰告诉记者,“他们技术领域狭窄,金融机构‘看不懂’,难以评估其真实价值。”
青岛银行济南分行行长助理崔丽明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死亡率”高,在对贷款终身追责的监管背景下,银行自然慎之又慎。
“明明是一座富矿,但就是挖不出宝藏。”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孙海生说,科技企业的特性与传统信贷的理念天然不匹配,常常是好企业找不到资金,资金找不到好企业。他认为,不能指望单一部门解决问题,要运用系统思维,做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文章。
“科技创新最大的挑战,是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跨越‘死亡之谷’。”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认为,这需要金融制度安排来帮助化解。
“我们探索新模式,就要打造贯穿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生态。瞄准企业需求,一方面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另一方面则要解决资本不敢投、不愿投问题。”孙海生表示,政策要衔接双方,解决市场难以调节的投早投小问题。
将“本领”变成“本钱”
科融信平台便是打造上述生态的创新探索。
进入科融信平台的早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以下简称“早小企业”),需经过县(区)、市、省三级科技部门审核;山东省科技厅联合14个部门出台新政,形成了政金企一致认可的“政策规则”;而行业协会、六大省级创新平台资源参与“把脉”企业,给出“体检报告”;同时,平台利用“科技创新、经营效能、成长潜力、综合风险、社会价值”五维大数据评价模型,为企业精准画像,让企业“本领”变成“本钱”;此外,该平台整合银行、基金、风投、融担等资源组成“金融超市”,经过平台“体检”的企业,受到众多金融机构认可。
“企业融资难,一个原因是以往专业化认定、平台系统评估、多元化解风险的割裂。这需要政策统筹,多部门联手,也需要专业力量介入,更需要金融机构改革探索。”山东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处长于浩说,当增信、投资、贷款、保险、担保、培育等关键环节的堵点打通之后,平台的威力就显现了。
在政策层面,山东直面金融机构“不敢投小”问题,将早小企业贷款的本金损失省市风险补偿比例上限提高至90%,并给予企业最高50万元的贴息;针对“不愿投早”问题,山东每年支持约200个拨投联动项目,并确保其中至少30%的资金投向早小企业……
去除“金矿”杂质
作为科融信平台的运营方,山东可信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峰向记者展示了该平台赋能企业的流程。
当企业提交材料后,平台首先对其进行“体检”。这一过程中,山东省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或产业“龙头”企业会论证企业的技术先进性、成熟度、市场前景等,并出具结论。于浩说,这种产业认定,就是一种市场检验,是对企业最直接的评判。
对企业“体检”,还需要更多“工具”。上文提到的五维大数据评价模型便是李峰和团队开发的,解决了科技创新难以“量化”的问题。
于浩强调,平台整合了银行、基金、风投、融担等机构资源,使得认证企业的各类信息得以互补互促、互联互认。在此基础上,该平台还可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金融管家、上市辅导等一站式服务。
凭借“政策引领+产业认定+科技增信+金融超市”的举措,企业各科研要素的“金融属性”被挖掘出来,用来解决早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一座金矿,但挖掘起来,里面杂质多。我们要做的,就是去除‘无用信息’,滤掉让人‘看不懂’的杂质,‘金子’便出来了。”于浩说。
截至3月20日,科融信平台已经服务1万多家企业;79家金融机构携146款金融产品入驻,授信总额度达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