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记者从山东省科技厅了解到,该省首批15家中试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进展良好,已经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00余名,累计完成中试项目159个,转化落地项目46个,孵化科技企业5家,中试项目合同成交额201.65亿元。
从理论到产品,中间需要经过实验。中试基地是新产品中间试验的场所,主要进行中间性试验。中试基地的任务是进行科研成果的中间试验,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内在规律性,将基础研究转为应用研究。中试基地的成果不再是基础研究的抽象理论,而是具体的工艺和样品。
据了解,2022年以来,山东省科技厅按照《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聚焦该省区域优势产业,依托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等创新资源,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专业化中试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中试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总体上,我省中试基地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中试基地建设呈现出一些新气象、新特点。”山东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山东抓住四大重点,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
近日,山东省机电设备制造中试示范基地承接的“医疗固废现场自动处理机中试项目”,按照华中科技大学要求进行了系统集成,现已实现“医疗固废现场自动处理机”的产业化落地。
上述案例表明,山东中试示范基地可全方位提供试验、设计、(方案)设备优化、系统集成等服务,帮助高校院所和企业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市场化机制运行良好”是山东建设中试示范基地的一大特点。基地按照企业化管理模式,采取经济合约、多元投入、人员双聘、目标管理等方式,形成高效的创新组织模式与考核机制,面向高校院所、企业等多层次客户开展服务,加快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
山东省机电设备制造中试示范基地聘请外部专家11人,为中试项目提供咨询和集成开发服务。在山东,除了上述案例外,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
围绕中试能力建设,山东中试基地锻炼、培养、引进了一批高水平中试人才。目前,各中试基地固定从事中试工作的人员达到400余人。基地通过“人才飞地”“一事一议”等柔性引进模式,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共引进省内中试专家200余人。
山东省新型海洋食品功能性保健食品开发中试示范基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数学模拟放大法,采用微型中间装置替代大型中间装置,具有费用低廉、建设周期短、设计数据精确的特点。目前,已经累计服务企业13家,开展中试服务项目30余项,直接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上述基地的创新尝试是山东中试技术不断取得进步的例证。据了解,山东各中试基地在开展中试服务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快中试、产业化技术发展。
无论是成熟的市场化机制,还是不断壮大的高水平中试队伍,还有不断进步的中试技术,背后是中试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据统计,2022年以来,山东省15家中试示范基地持续加大中试资金投入,每年不低于营业收入的4%,共计达到6607万元,为中试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