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115期
李承永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济南市科技特派员生姜产业服务团团长
王教义 济南市莱芜区农业农村局研究员,济南市科技特派员生姜产业服务团成员
杨仕栋 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3-03-27
山东广播电台
本期介绍
团长李承永带队的济南市科技特派员生姜服务团来了!莱芜生姜已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认证、全国蔬菜产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山东乡村广播邀约济南生姜产业服务团将为莱芜生姜产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破解以下难题:如何有效解决生姜良种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和供给问题?针对姜瘟病、茎基腐病(烂脖子病)等病害,如何实现好的防治效果?公司脱毒试管苗繁育过程中因细菌污染导致试管苗废弃而影响生产,有什么办法解决?更多详情,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和图文直播。
济南市莱芜区是莱芜生姜的主产区和原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莱芜生姜块大、皮薄、丝少、肉细、还有浓郁的芳香味的优秀品质。但是各位知道吗据说莱芜生姜的种植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请问李团长这个是真的吗?
李承永:莱芜生姜的种植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春秋《论语·乡党》记载孔子生平“不撤姜食”,意思就是说孔子一生常吃生姜,基本没有间断,是日常饮食中的常有的一道菜;司马迁《史记》云:“千畦姜韭,其人与千户侯等”,这说明当时姜的价格是很高,一般人不常吃或者是吃不起,种植千畦姜的人,富裕程度和地位不亚于当时的千户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也粗略记载;莱芜县志记载,清朝光绪甲午(1894)年间,莱芜生姜已作为一种主要农作物征税,这里是说,姜的价值高,已经作为当时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
那么真正的莱芜生姜到底什么样?我们消费者如何辨别挑选呢?
李承永:真正的莱芜生姜首先从品种上必须是莱芜地方特色品种,即莱芜大姜和莱芜小姜两个品种,这两个品种在莱芜成规模种植已经有300多年;其次是在莱芜及周边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生姜,鲁中独特的环境和土壤生产出来的生姜营养丰富。
消费者选购莱芜生姜一是从外观上选择符合莱芜生姜品种特性的姜块,外形紧凑,奶头较瘦较短,色泽鲜黄,用手掰感觉硬度大,掰断“啪”的一声,很清脆,肉色鲜黄,姜丝较多,其它品种生姜一般奶头粗大且长,硬度较小,丝少,肉色黄中带白,没有莱芜生姜鲜亮。二是闻味,用手掰开莱芜生姜有一股浓郁的生姜芳香辣味,特别是作为调料炝锅香味更浓,其它品种一般味较淡,往往给人没有感觉的样子。
今天来到现场的就有当地莱芜生姜种植的龙头企业!请杨总为我们介绍一下咱们的公司实力吧。
杨仕栋: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集育繁推为一体的科技型种苗企业,是济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多年从事生姜、马铃薯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引进、脱毒和组培快繁等工作,年产脱毒试管苗3000万株。为了保存莱芜生姜这一优质资源,我们公司建立了生姜脱毒苗室内保存库,保存了国内外100多个生姜种质资源,而且为推广应用优良姜种,建立了完善的从脱毒、组培快繁到原原种、原种、生产用种繁育的脱毒种苗繁育体系,年产各级别脱毒姜种160吨,公司的脱毒生姜、马铃薯等种苗推广到全国12省30个地区,累计推广面积350万亩以上。
产业团解难题 你来问我来答
专家解答
今天我们邀请的产业专家是济南市科技特派员生姜产业服务团成员,有请李承永团长为我们介绍一下团队的组建情况吧:
李承永:生姜产业服务团由五位副高级以上职称,从事生姜科研、种苗生产、技术推广的专家组成,服务团团长由济南市农科院研究员李承永担任,其他成员来自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的段陈波、济南市农科院的张平、济南市莱芜区农业农村局的张玲、王教义。团队成员都是从事生姜研究推广的技术能手,常年从事生姜种质资源引进、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自服务团成立以来,聚焦莱芜生姜,在科技创新、科技培训、定点帮扶、成果转化、基层行动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振兴生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接下来有请杨总提问,目前咱们面临的哪些实际问题?
杨仕栋:生姜良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请问如何有效解决生姜良种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和供给问题?
杨仕栋:目前,国内生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专业的良种繁育和供应体系,一般都是农户还是按照传统自留种方式,从自己种植的商品生姜田中,选择生长季节表面看起来没有病虫害的生姜作为来年的种子。
选育好的姜种就那么难吗?这个问题请教一下王教义研究员。
王教义:由于目前用于生产的生姜难开花或不能开花,即使开花也不能结果,因此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非常难,因生姜在全国是小作物,面积不大,从事生姜研究的人员和经费投入不足,鲜有人员在分子水平开展育种工作,现在常用的育种方法是通过辐射诱变、化学诱变、自然变异等传统育种方式选育新品种,这些方法培育生姜新品种不但周期长且定向性差,所以生姜品种更新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姜种一直沿用传统的是无性繁殖方式,农户自留种,生姜良种的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和供给严重不足,制约了生姜产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服务团开展了多项研究和良种产业化开发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加大生姜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多年来,我们生姜服务团的依托单位济南市农科院引进并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生姜种质资源库,并利用这些资源,通过辐射诱变、化学诱变技术,培育了辐育1号、鲁中小姜等生姜新品种,丰富了生姜品种,并进行了推广应用,效果正在显现。
我很好奇这种诱变技术怎么能够精确指向我们要的那种品质呢?这个技术难吗?
王教义:诱变技术是常规育种技术,应用并不难,正如您所虑,诱变技术是常规的育种技术,分为物理诱变,化学诱变,育种方向性差,但是由于生姜属小作物,分子水平育种没有开展,仍以常规育种为主,经过长期努力,也能培育出好的品种。比如应用钴60射线照射刚发芽的生姜块,通过射线照射,致使姜芽细胞内的染色体因受伤发生缺失、断裂、重组,改变基因,导致遗传物质变异,经过多批次的处理材料和不断地按照选育目标种植筛选,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由于辐射对遗传物质的改变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变异,所以诱变技术不像现在的分子育种,方向性好,相对比较盲目,但是通过长期处理和筛选也能培育出所需品种。
培育出来的这些品种有些什么好的优良品性吗?
王教义:培育的这些品种较原莱芜生姜在某些优点,比如鲁优1号小姜,是从莱芜小姜中化学诱变获得,姜的产量较原品种增加5%以上,色泽更鲜亮,辛辣味更浓,更适应作为美食佐料。通过莱芜大姜选育的辐育一号,产量较原莱芜大姜增产8%以上,块大、皮薄、丝少,更适宜鲜食。
我们服务团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指导企业应用脱毒技术,脱除生姜体内病毒,恢复种性,建立脱毒姜从脱毒苗到原原种、原种、生产用种的良种繁育体系和专用基地,培育脱毒无病姜种,从源头上保证了姜种的纯度和净度,逐步实现了脱毒姜种的专业化、产业化生产,从根本上改变几百年来生姜生产没有专业化种子生产的不足之处,从而有效促进生姜产业的发展。目前,我们团服务的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达到年产脱毒生姜试管苗500万株的生产能力,近2年已经推广生姜原原种和原种30万斤以上,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
通过我们服务团扶持部分企业、大户,进行生姜良种生产。帮助他们制定技术规程,繁育出优质生产种,解决一种难求问题,从源头上为姜农提供放心种子。
良种的问题解决了可以給种植户带来什么样的实际效益?
王教义:优良品种经脱毒后培育的脱毒姜种有几个优点,一是纯度高生长整齐,在大田,一眼望去,姜苗整整齐齐,就像裁剪过得,赏心悦目;二是不带病毒及其他病虫害,恢复种性,就像七八十岁老人恢复到二三十岁的青年状态,所以生长势强,根系发达,抗病抗逆性强,减少肥料和农药用量,降低成本和对环境土壤的污染;三是脱毒良种产量提高15-30%,按生姜一般亩产8000斤算,亩增产量1200斤以上,按今年市场价5元每斤,种植户来亩增收益6000元以上。
莱芜生姜到底是一种品种还是多种品种,还是在莱芜产的姜都叫莱芜生姜?
李承永:这个问题可以从莱芜生姜种植历史演变和市场经济发展两个方面说明,一方面从莱芜种植生姜历史看,长期以来(可以说2000年以前)莱芜生姜就是专指莱芜种植历史最长、品质好的莱芜地方特色品种莱芜小姜和莱芜大姜,由于生姜在莱芜地区自然条件下不能自然杂交结果,长期以来就是无性繁殖,就地留种,世代相传,几百年来品种基本没有变化,加上莱芜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莱芜生姜的美名,这一点也可以从全国各地很多从莱芜引进生姜种植,在当地仍然称莱芜生姜得到证明。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全国许多地区引进莱芜生姜,比如潍坊安丘,最初生姜都是从莱芜引进莱芜小姜和大姜两个品种开始种植;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各地培养本地名优地方特色产业的需要,就把原先从莱芜引进的品种叫做当地品种,并不断发展壮大。如果追溯,全国很多地区种植的生姜以莱芜原先品种为主。
近些年,生姜的品种不断增多,莱芜地区也引进了一些外地品种,所以现在所说的莱芜生姜,不仅仅是指莱芜传统的地方品种,也泛指莱芜种植的生姜。
莱芜生姜到底有什么特色?
李承永:莱芜原产生姜品种主要有2个,即莱芜小姜和莱芜大姜,莱芜小姜也称片姜,姜块皮色鲜黄、光亮,姜奶头紧凑,块较小,姜丝较多,硬度较大,辛香味浓郁,是作为烹饪佐料和加工姜粉的理想品种;莱芜大姜,皮色鲜黄、光亮,姜奶头紧凑,单块较片姜大,产量高,姜丝较少,硬度较大,辛香味略淡,是作为鲜食、烹饪佐料的理想品种;据测定,莱芜地区生产的姜块中含淀粉8.88%,可溶性糖4.76%,粗蛋白9.68%,纤维素3.8%,每百克鲜姜含挥发性油(姜油酚)0.25毫升,并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和无机盐、钙、磷、铁等,其营养成分含量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全国首位。1960年2月,经周恩来总理提议,全国八省二市葱姜蒜生产规划会议在莱芜召开,莱芜生姜被列为全国名贵产品。
莱芜生姜有哪些吃法?
李承永:莱芜生姜吃法丰富多彩,一是鲜食和佐料,毫不夸张的说,仅鲜食可以做一桌丰盛的生姜宴,最简单的吃法没从地理拔一棵生姜,把姜块洗净,切成薄片,加点味极鲜一拌,几分钟后就是味美可口的鲜姜小菜,也可以炒姜丝等,作为调料,国人基本每餐不离生姜;二是加工产品花样繁多,莱芜区仅生姜加工企业几十家,产品有腌制姜芽、姜丝、糖姜片等十几个品种,深加工的姜茶、姜酒、饮料、姜油等等,作为调味品的姜粉、姜丝、烘干姜片等等;三是生姜不单是食品,还是很好的中药,许多中药配方都有生姜,生姜驱寒效果显著,比如莱芜传统的几片生姜加水熬成姜汤,可以有效驱寒,平常的湿寒感冒,一碗姜汤就能治好,效果神奇。
杨仕栋:生姜病害像姜瘟病、茎基腐病(烂脖子病)怎样防治效果好?
杨总,姜瘟病等土传病害危害严重吗?
杨仕栋:姜瘟病、茎基腐病(烂脖子病)每年都有发生,遇到降雨多、连续降水导致田间积水更为严重,患病的生姜轻则减产,重则绝产。
姜瘟病、茎基腐病(烂脖子病)怎样防治效果好?
王教义:姜瘟病、茎基腐病(烂脖子病)可以通过土壤、雨水、灌溉传播,姜种带菌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根治这两种病的特效药,我们通过研究成果和试验表明,应该从土、肥、水、种及田间管理各个环节进行综合防治,重点是从选用脱毒无病姜种、土壤处理、防涝及灌溉用水清洁4个方面开展预防工作。
一是种植生姜的地块,要旱能浇、涝能排、5年内没有种植生姜或种植过生姜但没有发生以上两种病害;如果认为地块可能存在病害风险,应该应用棉隆、氯化苦等土壤熏蒸剂对土壤消毒,确保土壤不带病菌。二是选用专业繁育种苗的企业或单位采购姜种,尽可能采购脱毒(或无病害)的姜种,最大限度降低姜种带病传播;姜种的选择要在生姜的整个生长季节实地观测,尤其是6月底以后进入雨季直至采收,通过多次观测,确保采购的姜种不带病虫害,盲目从市场或种植户采购姜种,没有生长期间的观测了解,很难保证购买的姜种质量,无论品种纯度、病虫害都难以保证。三是用成品有机肥或者充分腐熟土杂肥,预防随肥传播病害,同时浇水要用洁净的水,通过管道直达地头减少明渠和水源造成的污染,切断肥水带菌传播。
杨仕栋:我们公司脱毒试管苗繁育过程中常出现细菌污染,导致一些试管苗废弃,影响生产,有没有好办法?
王教义:脱毒生姜繁育的重要一个环节就是组培快繁,快繁过程中出现细菌、真菌污染是难免的,但如果经常出现,或者污染较多势必造成不能按时完成扩繁数量,影响生产,增加成本。污染原因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试管苗初代接种过程中没有将外植体内的细菌、真菌杀死,在扩繁过程中逐步积累,菌群增多,导致污染;二是在继代扩繁过程中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或环境空气带菌,试管苗瓶口关闭不严,致使细菌、真菌进入导致污染;三是交叉感染,有个别试管苗带菌,转接过程中使用工具灭菌不彻底,将细菌传给其他干净的试管苗。针对试管苗污染的情况,判定那个环节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就能解决问题。
请您讲述自己的研究领域对于该产业以及社会发展的价值在哪儿?
李承永:我们团队研究领域主要是生姜品种选育、脱毒技术完善和种苗繁育、生姜生产的绿色防控、技术服务等。生姜产业是济南市莱芜区的主要特色产业,仅莱芜区生姜总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2022年,莱芜区农产品出口额47.6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农产品出口额的73.46%,仅鲜姜和姜制品15.8万吨,出口额106016万元,占全市农产品出口额的22.27%。生姜产业服务团,可有效促进生姜科技人员下沉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及早发现生产上的问题,开展技术研究和指导服务,促进生姜新品种、新成果的转化推广,打通阻碍产业发展个环节,促进我市生姜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服务团通过那些举措加快生姜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
李承永:莱芜生姜作为莱芜主要的特色产业,不仅种植历史悠久,而且实现了良种培育、高效优质生产、冷藏保鲜、加工、出口的全产业链开发。由于生姜是无性繁殖作物,品种更新慢,专用品种不足,更加随着耕地减少和连年的重茬种植,过度使用化肥等不合理种植,导致生姜的病毒病、细菌性土传病虫害逐年加重,种植面积有不断减少趋势,我市的加工企业不得不到云南、天津、河北等种姜区收购原材料,影响了生姜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限制我市生姜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
生姜服务团作为基层的科技服务组织,我们积极发挥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的义务和作用。一是针对生姜品种少、专用品种缺乏的难题,积极开展研发创新,加快优新品种、专用培育,将对我市生姜产业发展带来变革性影响。二是加强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引进生姜方面高级人才、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加强科研创新力度和能力,快出成果、早出成果,不断为生姜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活力,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大基层服务强度和力度,针对农户和企业的技术需求,不断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为生姜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这个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承永:第一,培育和引进生姜品种,提升良种繁育质量。培育和引进生姜良种是生姜产业提升的基础性因素。一是开展生姜遗传多样性研究。二是通过系统选育、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手段,开展生姜育种工作,选育出高产、优质及适应不同用途的专用型生姜品种。三是加强生姜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防止生姜品种混杂、退化。
第二,升级生产技术和模式,引进国际质量标准。一是将有关生姜的国家、地方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真正用于生姜生产,为生姜标准化生产提供基础。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现代生产管理技术,提升生姜生产效率。三是开展国内外生姜质量安全标准比对研究,建设适合我国的国际化生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第三、创新经营模式,适应现代农业要求。随着国内外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提升,需要创新我国生姜生产模式,向轻简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第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质量和品牌意识是我国农产品的短板,鼓励地方创建自己特色品牌,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政府可以提供公共品牌平台,加快构筑品牌农业发展体系。
杨总,请您谈一谈通过科技特派员服务,您有哪些收获?
杨仕栋:我们山东农得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生姜脱毒种苗生产、经营实体,近2年通过生姜服务团帮助,我们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新品种新产品的培育速度加快,市场不断扩大,深刻地体会到了科技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生姜产业服务团帮助我们解决了脱毒生姜组培快繁的技术难题,繁育系数由2.5提高到3.2,在相同成本费用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提高了28%,极大提高了公司生姜脱毒组培的经济效益,年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从而加快了脱毒种苗的繁育速度和推广应用,为生姜产业发展增添了科技动力。为了提高脱毒生姜的质量,服务团指导我们应用基质生产脱毒生姜原原种,保证了姜原原种不带病毒和病虫害,并研究建立脱毒姜种标准化繁育技术体系,为脱毒姜种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