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介绍
访谈主题:

“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一百零三期直播

嘉宾简介:

魏立兴 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东营市科技特派员水稻产业服务团团长

王智华 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东营市科技特派员水稻产业服务团成员

张延芳 东营市科技局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特派员工作负责人

侯红燕 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

访谈时间:

2022-09-14

访谈地点:

山东广播电台

访谈图片
文字直播

本期介绍

《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在行动》产业服务团来了!团长魏立兴带队的东营市水稻产业服务团今日上线!种植户如何选定适于本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一季稻收获后,冬季稻田闲置,如何提高冬春闲田综合利用率,增加种植综合收益?如何缓解水稻春耕缺少农用水问题?更多详情,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和图文直播。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可以说我们每一顿都离不开大米,如果哪一顿没吃到米就感觉没有吃饱一样,我想请问一下什么样的大米可以称之为好米呢?请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侯红燕侯主任为我们解答一下。

什么是好米?是综合大米的香味、甜度、口感、营养价值、安全值、新鲜值等多方面因素,假如我们把影响这些因素的比例按照100%来分配,优质的品种占12%、产地气候占12%、栽培方法占17%、适时收获占12%、干燥条件占17%、储藏温湿度及时间占9%、大米加工环节占3%、蒸煮环节占13%、其他不可估因素占5%。

品种:要选择适合本地生态位种植的优质、抗性强、节水节药型、食味品质高的品种。

栽培和收获干燥技术方面:不同的栽培方式决定大米是有机大米,还是绿色、无公害大米,适当的种植时间,控施氮肥(因为土壤过肥会导致大米发硬、发渣,米质下降)农机农艺结合,适当的控制收割时间,收割过晚,大米营养会倒流直根部,使米质下降;收割后传统晾晒的稻谷口感最好,现在有先进的低温干燥技术。

加工技术和仓储方面:像高端“胚芽米”,主要由加工环节决定的,市场上的大部分白米在除去米糠层、抛光的同时,把最有营养的胚芽也抛掉了,留下营养只有5%的胚乳即白米。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稻谷加工后留胚率达到80%以上的米被称为胚芽米,糙米营养价值最高,能保留85%。胚芽米能保留大米50-80%的营养,有胚芽才算活米。

综合以上因素呢,要获得“好米”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

请侯主任为我们讲讲如何来挑选米,有什么小技巧吗?

从营养价值上看糙米的营养价值最高、其次是胚芽米,那么咱们在辨别好大米、好米饭的时候也有一些即时的办法。

问一下侯主任您觉得我国哪些产区的米是公认的好米?

目前能公认的能产出优质米的产区有黑龙江五常、吉林舒兰、辽宁盘锦、天津小站稻、黄河口大米、江苏射阳大米、江西万年贡米、河南原阳等。

请问侯主任咱自己的东营黄河口大米有什么特色吗?

有几句话可以概括一下:天然弱碱、产自鸟类天堂、香甜顺滑、唇齿留香。黄河口大米是山东省东营市名优特产,其米粒饱满、晶莹透剔、柔软油润、浓香持久、口感特佳,加之特定的生产环境条件和特殊的栽培管理方式及丰富的人文历史,2011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黄河口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东营地区是黄河口大米的主产区,地处北纬37度,与国际顶级日本新潟越光、韩国水源大米地处同一纬度,是世界公认的“水稻黄金纬度线”。东营地区由黄河水冲积而成的全国最年轻的盐碱滩涂地,无污染。优质黄河水源,富含铁、锰、锌、硒等21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东营稻区属于北温带亚湿润河北气候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全年无霜期185-200天,水稻有效生长期长达180天(东北水稻有效生长期为130-140天),水稻能最大的积累营养元素。早在1990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在2010年首届黄河三角洲高效农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黄河口大米获得了金奖。

请侯主任为我们讲讲咱们公司依靠什么样的技术工艺种出这样的好米的?

我们公司主要与国内专家团队合作针对优质米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探索出适合每个品种的有机、绿色以及无公害的种植模式,采取“统一育供秧、统一机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加工、统一品牌化销售”的五统一社会化服务模式,确保米的种植端品质。公司建设4000平米稻谷晾晒场,库容5000吨原粮储存库,建设150吨/批次的稻谷烘干生产线、3.6万吨/年的大米留胚工艺生产线、20000袋/天成品米分装生产线各一条,建设200吨大米恒温储存库一处,建设了涵盖水稻种质评价、病虫害防治以及稻米质量检测等研究内容的功能实验室,配套颗粒评定仪、食味计、鲜度仪、农药残留测定仪等稻米质量检测仪器,进行全程6次全方位检测,保证每一粒米的安全。

我们针对每款米,研究了蒸饭规程,淘洗次数、加水量不同对米饭的气味、光泽和白亮程度有很大的影响,也影响口感。

好的品种、好的种植技术、好的加工技术仓储、好的蒸饭技术,最终成就了一碗好米!

请东营市科技特派员水稻产业服务团团长魏立兴魏团长为我们介绍一下团队的组建情况吧。

东营市水稻产业服务团成立于2021年12月,由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东营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单位5名专家联合组建,服务团从水稻品种选育、绿色生产技术、高效栽培模式等方面对东营市的水稻产业进行科技服务。服务团成立后,搭建了“科技特派员+县区科技人员+生产经营主体”服务体系,有利于我们基层科技特派员开展精准服务,将最实用的生产技术送到田间生产一线。同时,针对当前疫情政策,开发多元化服务模式,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多媒体+”形式,及时推送田间管理技术和专家培训讲座等,提升科技服务团队的综合实力,为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请侯主任说一下咱们面临的哪些实际问题?

第一个实际问题:市面上推广水稻品种很多,如何确立适于本区主推种植优质的水稻品种?

第二个实际问题:东营市水稻种植一般是一季稻,大多数是水稻收获后,冬季稻田闲置,如何提高冬春闲田综合利用率,增加种植综合收益?

第三个问题:“四水四定”产业结构调整缺水条件下,如何发展水稻节水栽培技术?

请问魏团长针对第一个问题有哪些好的建议给到大家?

水稻品种“多乱杂”问题确实存在,但是近年来水稻种植户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晰,从追求产量改变为追求质量,简单说就是种“好吃的大米”。因此,我们在水稻品种方面做了“筛”和“育”工作,首先

从国内育种单位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开展田间品种比较试验,类似于“田间擂台赛”,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邀请市县区农技推广人员、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参加,筛选出的适宜本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推广给大家。目前筛选出的品种有圣稻22、津原U99,华粳5号,盐稻252等品种。

其次,我们加强了水稻品种育种工作,近几年通过与省内水稻育种科研单位联合开展水稻育种攻关,2020年与省农科院湿地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圣香136”水稻新品种顺利通过省级审定,成为东营市第一个省审定主要农作物(水稻)品种,实现了我市水稻育种史上“零”的突破,2021年实收测产为563.91公斤/亩,表现出优质、清香、垩白低等特点。2022年与沂南县水稻研究所联合选育的“临秀糯11” 糯稻新品种顺利通过省级审定,后期与种植大户加强合作开展自主选育品种的示范推广。

针对第二个问题请问魏团长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东营市土地多为盐碱地,除了少数地方可以开展水稻与小麦轮作种植方式,但是大多数稻田不能种植其他作物,多为闲置,造成土地裸露,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围绕滨海盐碱地冬(春)闲田闲置利用方面,我们利用早熟稻和饲用小黑麦等接茬种植,探索形成“稻饲两熟”复种模式,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基础上,增收了一季饲草,鲜草产量达到3吨左右,该模式增加土地覆盖率,经济生态显著,适于滨海盐碱地区域推广应用,该模式入选山东省主推地方技术规程。同时我们延伸开展了这种模式,水稻春闲田种植燕麦草,实现水稻与燕麦接茬种植,燕麦草的产量在2吨左右。

另外,除了冬闲田综合利用,我们还开展水稻综合种养模式研究。利用水稻和大闸蟹、小龙虾开展“稻渔共养”模式,实现了“稳粮增收,渔稻互促,绿色生态”,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该模式充分利用生物共生原理,种植和养殖相互促进,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前提下,能显着增加稻田综合效益。

针对第三个问题请魏团长给些建议?

种植普通水稻虽然也可以改良盐碱地,但是也会消耗淡水资源,随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实施和“四水四定”产业结构调整,水稻种植面积逐步调减,到2025年调减至30万亩。目前水稻种植需水期在春耕阶段,此时黄河水较紧张,但是河流沟渠中又有大量含盐量0.3-0.5%左右的微咸水(山东省每年产生的微咸水、咸水资源为 64.34亿立方米,大部分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其中每年产生微咸水为23亿立方米)。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利用微咸水灌溉水稻栽培研究,如果充分利用能微咸水资源,可缓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稻春耕缺少农用水问题。

另外,我们加强省内水稻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水稻节水栽培新技术,今年5月份,我们与一邦公司联合开展“水稻旱直播覆膜节水栽培技术”试验,前期节水效果不错,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我们滨海盐碱地稻区特点进一步完善提升。

请东营市科技特派员水稻产业服务团成员王智华王老师讲述自己的研究领域对于该产业以及社会发展的价值在哪儿?

我们团队研究领域主要是耐盐作物和盐碱地综合利用。我们国家人口多、人均土地资源少,大面积盐碱地资源是重要的补充,它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东营市盐碱地面积340多万亩,这些土地大多含盐量高,地力差,产量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如何高效开发利用当地盐碱地一直是农业科研生产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水种稻,无水植棉” 这是当地形成的传统种植模式,种稻改碱是中重度盐碱地高效利用生产方式,这说明耐盐优势作物种植是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一个长期选择。我们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解决盐碱地种什么,在灌溉条件好的地方,可以种植水稻,产量和效益远远高于其他作物;灌溉条件差的地方,可以种植棉花、杂粮、杂豆等盐碱地优势作物。目前国家重视,多个科研院所团队围绕滨海盐碱地开展种业突破、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这对当地盐碱地高效综合利用和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请问王老师服务团如何助力该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服务团作为基层的科技服务组织,我们要一如既往地的发挥成果转化器的作用。

一是要积极对接国家、省级科研院所,创新引进成果,包括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二是要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动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三是面向生产一线,联系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等,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将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努力提升我市水稻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请王老师为我们讲讲这个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四水四定等综合背景下,土地、水资源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水稻产业发展,未来发展应当要做“精、优、特”,要全面提档升级:

1、生产上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之路

品种与技术优化升级,品种要适宜(耐盐、优质),技术要集成配套(轻简化、机械化、绿色化),生产要规模化、集约化,管理要智慧化、数字化,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减少、产品品质提升,综合效益提高,以标准化生产来保障黄河口大米质量,提升“黄河口大米”品牌效应。

2、加工上要丰富产品种类,提高稻谷综合利用价值。

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和营养,稻谷加工产品应由目前的同质化向多样化、专用化、功能化、营养化等方向发展,副产品糙米、米胚和米糠可以用于食品企业生产米制营养食品、休闲食品,碎米、米糠可以酿制大米酒,稻壳是良好的可再生的生物质原料,通过气化转化为稻壳煤气、直接燃烧产生蒸汽或热量,用于发电、供热等,稻草可以为养殖业提高饲料。

3、模式上要轮作复种、种养结合,增强产业竞争力

因地制宜、以水定产,可以根据土地和水资源条件选择不同种植模式,稻麦轮作、稻饲复种可以利用冬闲田,周年生产一季变为生产两季,经济生态效益好;稻渔共养实现种养结合,目前稻蟹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功,产品绿色健康,效益好。模式创新了,种植产品好、效益高,才会有人种,产业才会有竞争力。

4、农旅结合,挖掘盐碱地生态文旅价值

盐碱地白茫茫一片、寸草不生,生态环境恶劣,这是原来黄河口盐碱地给人的第一印象。水稻产业发展大大改善了这种状况,当前借助黄河国家重大战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东风,加强水稻产业农业与旅游结合,挖掘盐碱地生态文旅价值,把昔日的荒滩碱地打造成风景如画的黄河口鱼米之乡。当地龙头企业一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黄河口大米稻田画景区已成为非常成功的实践案例。

2017年开始打造黄河口大米稻田画景区,2019年获得3A景区认定。5年来,共接待游客38万人,2021年一邦稻田画成为东营地区排名第一的“网红画面”。游客总量突破20万,国庆黄金周期间日均接待游客1.2万人。稻田画景区提高了黄河口大米知名度,拓展品牌效益,通过“农业+文旅”来探索助农惠农企业-农民利益联动机制,实现强产富民的良性循环之路。

请东营市科技局农村与社会发展科技特派员工作负责人张延芳为我们讲讲未来科技局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继续激发科技特派员的动力和活力,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产业振兴呢?

目前,东营市科技局为了更好的激发科技特派员服务热情和动力,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在工作实践中创立了“4个1”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和服务模式。

1.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文件。市科技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共同出台了《东营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明确了科技特派员的申报和管理程序,从职务、荣誉、奖励等方面设立了激励政策。

2.建立一个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东营市组建了市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从“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个方面,凝聚科技特派员群体助力乡村振兴、实施创新创业的合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3.成立一个东营市科技特派员协会。东营市支持成立了东营市科技特派员协会,通过整合涉农企业、平台、机构的技术和产业资源,为科技特派员提供本地企业需求信息和政府各类政策解读,提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提供科技成果评价以及社会力量办奖等方面的便利和优惠,让广大科技特派员真正组织起来,在协会中获取力量、发挥作用。

4.组建一批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东营市转变科技特派员组织形式,根据全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学科链对接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思路,以高效、协作为原则,跨学科、跨部门组建了3支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深入基层进行“联合作战”,上半年在奶牛、大闸蟹、水稻等优势产业领域进行基层技术服务65次,示范农业科技成果11项,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数量19项,培训农业科技人员数量218人次。

网友问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