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科学技术局开展科技服务“对标诊断提升”行动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滨州通讯站 发布时间: 2021-09-06 10:44 文字大小:

自2021年3月1日起,山东省滨州市科学技术局牵头、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有关机构参与,开展为期九个月的科技服务企业“对标诊断提升”行动。

此次行动针对滨州市具有研发、技术、人才需求的各领域企业,重点围绕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高层次人才供给、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等四个方面开展“对标诊断”。由科技智库专家、科技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滨州市科技局业务科室骨干力量和各县市区科技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组成5个“对标诊断提升”服务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面对面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和实际困难,开展精准推送政策、现场诊断服务,依据调研结果提出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供企业参考掌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精准服务,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紧紧围绕“十强”产业,在全市遴选61家以上产业骨干企业,发放技术需求清单。截至目前,征集技术需求47项、专家需求方向39个。下一步,将编制完成产业技术清单和所需专家清单,制定《滨州市在研项目指导服务工作方案》,组织推进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对在研项目开展指导服务,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跨区域、跨单位协同攻关等方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为加快由魏桥国科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山东省先进铝基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成立服务专班,对接国科大及中科院各院所,招聘研发人员,围绕铝基材料应用基础研究、铝基材料先进制造技术、铝资源绿色开发及高效利用技术、铝合金表面功能防护及表面再制造技术、轻量化用铝合金等5个方向开展了项目调研。

跟踪培育,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立足5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升级,梳理升级建议举措和路径,鼓励企业引进培育骨干创新团队,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针对企业发展实际,逐企制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等高技术、高成长企业行列的路径规划,每家企业分别确定1—2名科技特派员。遴选100家左右的行业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重点培育,促其加快成长为创新型领军企业。编印《滨州市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惠企政策摘要(2021年)》2000册,累计举办政策培训班16场次,培训企业900余家;摸底调查2021年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30家;完成2020年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市级配套资金、高新技术企业首次认定补助及高企培育库出库补助名单公示,共计拨付资金2271.16万元。

下沉一线,强化高层次人才供给

梳理编制企业缺才清单,发挥中科院综合转化中心滨州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帮助企业提高人才引进的精准性。坚持以效为本理念,引导高层次人才直接服务产业一线,到企业创新创业。印发《滨州市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组建7支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2021年上半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已开展培训31场,现场指导服务123次,培训服务种养专业户1489人次,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联合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2021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了专家走基层、科普宣讲、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等活动157场次,惠及农村群众26280余人。

牵线搭桥,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梳理编制企业技术转移需求清单,对标提出企业与高校院所及其他组织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技术创新联盟优化建议方案,进一步畅通技术转移转化渠道,提升企业对优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截至目前,实地走访调研企业95家,摸底各类技术需求85项、可转化科技成果35项,向滨州学院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12项;全市技术合同登记499项,登记成交额86.046亿元。成功举办2021“渤海科创汇”化工、新材料类产学研合作对接交流会,市政府分别与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个技术需求项目进行了现场揭榜,2家企业与院校进行了现场签约。

开展科技服务企业“对标诊断提升”行动是贯彻落实滨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企业决策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全力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有力服务企业发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是助力高质量发展,推动产教融合、实业创新“双型”城市建设的有力抓手。滨州市科技局将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确保“对标诊断提升”行动取得工作实效,以服务实际成效全力推动滨州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