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介绍
访谈主题:

“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七十四期直播

嘉宾简介:

李霞 诸城市科技局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负责人 

房中文 诸城市果茶站站长/科技特派员

周洪升 诸城市洪升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社长/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

王德高 诸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长

访谈时间:

2021-09-14

访谈地点:

山东广播电台

访谈图片
文字直播

本期介绍

科技特派员房中文和王德高上线《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在行动》!房中文,诸城市农业农村局果茶站高级农艺师,30余年来一直从事果林茶产业技术指导工作,推动全市发展无性系茶园近2万亩,确立了以栽植矮化密植苹果和大樱桃为当地林果产业的主方向。王德高,诸城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26年来没有离开过粮食科技推广工作,十年间,他牵头完成了诸城市粮食“八改”(改套作为直播,改粗放型人工播种为精量化机械播种、改秸秆还家为秸秆还田、小麦品种改大穗型品种为多穗型、玉米品种改平展型为紧凑型,改旋耕为深耕,小麦改“五水”为“三水”,改粗放型施肥为配方缓控释肥,病虫害防治改“被动治”为“主动防”),此举提高了粮食单产,对诸城连续七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起了重要作用。更多详情,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和图文直播。

主持人介绍诸城市情况:

近年来,诸城市以习近平总书记肯定的“诸城模式”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有关部署、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充分发挥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化“诸城模式”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其中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上诸城市也提出了“沉下身、稳住心、铺开面、抓好点、扎住根”,工作“五部曲”。

接下来请诸城市科技局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为我们介绍一下工作“五部曲”分别指什么?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诸城市科技局科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李霞,非常高兴参加咱们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在行动》融媒体专栏活动。

一、沉下身,找准科技服务的切入点,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例如,针对诸城市蔬菜主产区蔬菜根结线虫病泛滥,西红柿死棵等问题,我们组织科技特派员以此作为开展工作的切入点重点解决,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总结,确定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并示范推广瓜菜大棚28处70亩,很好的解决了技术难题,整体发病率下降80%以上,化肥用量、化学农药用量分别同比减少了30%和6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获得了老百姓的赞誉。

二、稳住心,创新服务模式,传统服务模式+微信,多措提升服务效果。诸城市科技特派员根据农户技术指导需求,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传统服务不能丢,坚持下乡,开展田间调查和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年均举办培训班60期以上,同时,面对农民技术需要的增多,我市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微信创新服务方式,现已建立植物疫苗技术微信群、果茶微信联盟等多个微信公众号。

三、铺开面,发挥科技特派员自身优势,实现利益共赢。近年来,诸城市科技特派员立足农业生产实际,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如东方园艺工程有限公司法人刘玉伟,组织309户种植户成立了青华苗木专业合作社,建成苗圃2400余亩,解决了本村及周边4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合作社组织社员搭建起“东方花木在线”电商销售平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社员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6万元,为村民趟出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四、抓好点,科技特派员服务与乡村振兴工作相结合,突出重点加快地区发展。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资金投入、示范发展优先向急需发展的地区倾斜。例如,针对桃林镇阿洛子村、鹤现村、卜板台村等山区村,结合村产业特色,专门开展针对性的果茶技术培训班,组织村干部带领村民加入合作社,开展果树、茶树种植,加快当地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目前阿洛子村已建成蜜桃、梨等果品产业园600亩,村民加入合作社并且已经开始受益。

五、扎住根,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转化科技成果,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步伐。诸城市科技特派员积极发挥农民与农业高校院所的桥梁作用,在全市推广果树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果茶专用肥施用、肥水一体化、茶叶无性系栽培等果茶生产实用技术10多项,推广绿色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形成了蛋鸡标准化饲养、构树种植全产业链循环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加快了当地百姓绿色农业的发展步伐。

下步,我们诸城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让科技特派员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致富的带头人,按照中央、省市各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部署、要求,带领诸城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介绍王德高站长:

我叫王德高,诸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长,诸城市第七、第八届政协委员,第九、第十届政协常委,山东省科技特派员,高级农艺师。从事粮食科技推广工作26年,获得过无数的国家级、省市科研奖项,在深入一线开展服务时也给当地制定了一套套有用的方案。

请问科技特派员王德高当时下乡的时候发现当地产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在下乡开展科技服务工程中,发现诸城粮食生产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粮食生产存在光热资源浪费现象。诸城属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两收区,同时存在光热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和光热资源浪费的现象。诸城小麦生育期间常年平均降水284.5mm,小麦生产需水500mm[7],需要补水200多mm,但诸城地上水源分布不均,地下水源贫乏,水资源不足是诸城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目前广泛推广的夏玉米品种生理成熟所需要积温约 2950°C d,而当前生产条件下夏玉米最大可能的积温约 2800°C d(6月15日-10月1日)光热资源不足导致夏玉米生育期不足,成熟度不够。诸城光热资源浪费现象突出表现在小麦播种环节。现有冬小麦播种环节过于繁杂,“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就有施肥、耕翻、耙耢、整畦、造墒、播种、镇压等诸多环节,时间短则3-5天,长则7-10天。

2、诸城有机肥资源丰富,但粮食种植应用还不够。诸城作为全国畜禽养殖大县,有着丰富的有机肥资源, 2020年全年生猪出栏99.03万头,牛出栏3.55万头,羊出栏8.45万只,家禽出栏7087.28万只,年产畜禽粪污300多万吨。但有机肥在粮食生产上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3、病虫草害化学防治手段比较到位,但非化学防治措施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药剂拌种、化学除草、“一喷三防”和“一防双减”等化学防治措施已经普遍应用,化学防治的办法已经比较到位,但非化学“防”的办法还比较弱。

王德高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粮食种植制度“七改”,请具体介绍一下?

1、改革品种布局,加大优质高产粮食新品种推广力度,丰富现有粮食品种结构。

农业要转型,种子要先行。诸城属山东省优质强筋小麦生态区,所产的强筋小麦面粉膨胀势和高峰粘度高,沉降值高,稳定时间长。下一步充分发挥诸城的生态优势,要加大济麦44、徐麦36等优质强筋小麦的引种试种和推广种植力度,努力打造山东省胶东半岛强筋小麦种植示范引领区。

2、改革小麦播期、玉米收获期,优化光热水等气候资源配置。

“双晚”栽培技术(即夏玉米适当晚收、冬小麦适期晚播)充分利用了冬前有效光温资源,是提高周年资源配置, 实现周年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在不增加任何投入前提下,通过播/收期的调整,优化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模式周年气候资源配置,可进一步提升其周年产量和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根据前人理论研究,通过长期调查和生产实践,我们把小麦适宜播期由10月4日-10月9日调整为10月13日-10月24日。2015年--2017年连续三年试验看,小麦适当晚播不减产,玉米适当晚收明显增产。同时,我们还发现小麦适当晚播茎基腐病发病率低。

3、改革播种方法,统一种植规格,提高播种效率。

改小麦畦播为平播,改造墒播种为播后微喷或滴灌蒙头水,可明显简化小麦播种环节。据田间调查,小麦由畦播改为平播后,可提高土地利用率3%以上;小麦播种后每亩微喷或滴灌7-10立方蒙头水,可比造墒播种提前7-10天出苗。大力推广“深翻%2B立旋双镇压小麦播种技术(以下简称立旋播种)”,前茬夏玉米收获后马上选用带辅犁的深翻犁进行深翻作业,深翻后可以马上选用立旋双镇压小麦精量播种机进行立旋播种,每天作业面积可达200多亩,播种效率同比提高40%以上,播种质量同步提升(见表4),基本可以做到“玉米当天收、小麦当天种”。

另外,小麦玉米前后茬种植规格不一致,影响了夏玉米播种质量。近年来,我们推行统一标准化的种植规格,小麦三行一组,组内等行距播种,平均行距15cm,组建行距30 cm。夏玉米等行距播种,平均行距60cm,三行小麦一行玉米,玉米播种在小麦组间的宽行距,避免前后茬种植规格的冲突,有利于提高夏玉米播种质量,也有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设备的统一应用。

4、改革病虫草害防治方法,重点加强非化学综合防治措施,织密“防”的篱笆,提高防的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在杂草方面,在地头地边推广种植紫穗槐等小灌木,以控制空闲地的杂草发生与传播。地头地边、沟渠两边等空闲地是杂草种子的重要来源地;改隔年深翻为年年深翻,通过深埋杂草种子,压低杂草发生基数。有研究表明,通过深翻土地可以对雀麦和节节麦达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推行“播后微喷或滴灌蒙头水%2B除草剂”的做法,在土壤墒情较差(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在小麦、玉米播后微喷或滴灌7-10立方水,改善土壤墒情,促进表土层杂草种子的萌发,提高小麦冬前、玉米苗前的化学除草效果。根据生产调查,以上做法的综合应用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季作物一次化学除草即可达到田间除草理想效果,一年至少减少一遍化学除草剂用量。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推广抗病良种、配方施肥、氮肥后移、深耕深松、合理密植等健身栽培技术措施,提高抗病抗逆能力。小麦方面重点推广应用“冬前深耘断根+春季镇压”的控制措施,动态调控小麦群体与个体关系,减少无效分蘖,提高群体质量,健壮个体;玉米方面重点推广品种互补增抗技术,利用不同玉米品种之间的抗逆性的差异,构建互补增抗群体,提高群体的抗逆、抗病虫害能力。

5、改革水肥技术方法,大力推广有机无机配合使用、节水省肥栽培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措施,提高水肥利用率。

借助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的实施,加大有机肥在粮食生产上的推广应用力度。我市被确定为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试点县。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开展亩用一吨有机肥行动,争取用3-5年的时间普及有机肥在规模化粮食生产上的应用。

在有水浇条件的区域要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重点推广滴灌水肥一体技术,由人工浇水改为自动化浇水,由大水漫灌改为节水滴灌,由浇地改为浇根,小麦由造墒水改为蒙头水,改“水肥不耦合”为“水肥耦合”,改“一次性施肥”为按需供肥,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诸城市2020年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推广滴灌水肥一体6000亩,据调查,仅小麦一季平均每亩可节约用水20立方,减少用工0.5个,省肥20%以上,增产15%以上,滴灌水肥一体在有水源的粮食生产中大有用武之地。

在缺乏稳定可靠水源保证的区域大力推广小麦节水省肥栽培技术,通过深松打破犁底层,推广应用青麦6号、济麦60等耐旱型小麦品种,适当晚播加大播量,所有肥料全部基施等措施,提高单位面积小麦种子根数量,充分利用土壤深层地下水,减少对灌溉用水的依赖,达到节水省肥的目的。

6、改革农业装备,大力推广应用复合、智能化农机设备,提升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粮食规模化种植为大型农业装备提供了舞台,大型复合、智能农业装备促进了粮食规模化发展。在诸城,新型联合收获机、高离地植保机、无人植保机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大型复合型播种设备、北斗导航、微喷或滴灌水肥一体技术等也发展迅速。2020年诸城市玉贤农机合作社引进的无人变量施肥机可以根据小麦田间苗情灵活调整追肥数量,每小时作业面积50亩,每亩节肥10%;北斗导航系统的精准作业、自动驾驶两大功能,深受农机手和用户的欢迎。

7、改进秸秆还田办法,推行年年深埋还田,提高还田质量。

诸城市的长期实践证明,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2009年全市粮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3.1g/kg, 2017年粮田土壤平均有机平均含量为16.4g/kg,年平均增长0.4 g/kg。但是,秸秆还田也加重了小麦茎基腐病等土传病虫害的发生。推广秸秆深埋还田,改革年深翻为年年深翻,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与前人研究基本一致,有效解决了秸秆还田和保证播种质量之间的矛盾,提高了秸秆还田质量。

“七改”初见成效

通过改革,诸城市涌现出了一批粮食种植先进典型。和丰粮食积极学科技用科技,把原来1000多亩平均亩产小麦400-500斤的旱薄田改造成了小麦平均亩产1100斤的高产稳产田,合作社负责人冯兰仁被表彰为“全国种粮大户”;“镰刀客”粮食农场运用滴灌水肥一体技术,2021年在丘陵薄地上实现了小麦平均单产800多斤,比周边农户增产30%以上。种植的2000多亩济麦44,品质好,售价高,每公斤售价比普通小麦高出0.36元,每亩增收140多元。天益金粮食合作社被授予“山东省农业生产性服务省级示范组织”称号,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务创新中心被列为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2020年,合作社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成立山东省科学院(诸城)粮食产业技术研究院。(诸城)粮食产研院是省农科院在胶东半岛设立的唯一一个粮食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诸城,粮食现代化种植已经成为一项富民产业。

“七改”的目标

为了让粮食种植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诸城致力于建立一个高产、绿色、优质、高效率、低强度、高效益的粮食种植制度。高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绿色是粮食种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优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高效率、高效益、低强度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

请科技特派员房中文做下自我介绍?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房中文,在诸城农业农村局果茶站工作,高级农艺师。自1987年莱阳农学院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全市的果林茶产业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在农业战线上工作了近40年,尤其是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根据工作分工,主要担任山东省诸城市的山区乡镇,服务和指导老百姓的果树和茶业技术指导。

请科技特派员房中文介绍一下服务和指导老百姓果树和茶业技术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您是如何开展帮扶的?

先说茶叶产业:山东省茶产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也就是南茶北引,那个阶段主要引入的是黄山群体茶,就是安徽黄山周边的种子,然后种在地里形成茶园,这种栽培模式就是有性系茶园。从种植到采茶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且产出的茶品差低产量低。变异率高效益很低。

为此我组织南部山区的茶农和茶企业代表先后在本省的日照市和外省的安徽、浙江、福建、贵州省的无性系茶园参观学习。让大家了解到无性系茶的优点及栽培管理模式,通过学习茶农对无性系茶有了深刻认识,又加上我们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近几年全市发展无性系茶园近2万多亩,茶园的效益明显提高,茶的品质也明显提高。尤其是我服务的象周书记这个村里,有个茶农当年春季栽培的无性系茶园,当年秋天卖鲜茶叶每亩收入2000多元。

通过近几年无性系茶的发展,我们诸城市又和福建正山堂茶叶有限公司合营,成立了正山堂诸城市茶叶有限公司,公司盛产的“超然红茶”“诸城小金叶”畅销全国各地。

再说果林产业,原来我们诸城市栽植的果林,主要是矮化密植,劳动力成本高,产出的果品品质低,效益差。为了促进全市乡村振兴发展,促进果林产品提高效益,我们农业农村局科技局一起在全市范围举办果林产业培训班20期,引导果枝从业人员去陕西、烟台、威海、莱阳等地参观学习考察,最后确定了以栽植矮化密植苹果和大樱桃为产业的主方向。先后发展以M9T337为矮化的苹果2万亩,发展吉塞拉系列矮化砧木的大樱桃园近2万亩,这些园区大部分都建成,进去了部分清理阶段,由于果园整齐化管理,果园用工大幅减少。果园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如肥水一体化,越垅栽培,机械化修葺,果园生草,机械化药物防治及生物防治相结合,果品质量明显改善,果园效益也大幅度提高,百姓看着我们科技特派员做的这一系列工作取得的效益,也纷纷赞不绝口。

下步我们在茶叶和果品销售及深加工当面考虑,以达到更大效益。

网友问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