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四十四期直播
刘大省 宁津县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分管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负责人
孙世光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副主任药师/科技特派员
杨印霞 宁津县卓冉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
2021-01-18
山东广播电台



本期介绍
科技特派员孙世光,中药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同时他也是省派第一书记。在派驻帮扶地区——德州市宁津县大曹镇,他积极开展基层慢病中医药防治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等健康扶贫与科技扶贫以及中医药科技志愿活动。立足当地劳动力年龄大、妇女多的现状,他引导当地选择适合当地土质水质(盐碱性)条件的经济作物荆芥、金银花、丹参和川岛柴胡种植等项目,并且先定销路,根据销路发展产业,同时发展电商平台,挖掘传统特色产业潜力等原则,对症下药搞种植结构调整与产业项目。更多详情,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和图文直播。
近几年,宁津县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不断释放融合新活力,提高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我们请局长为我们介绍一下,宁津县目前已有的模式和取得的成果?
1. 抓好宁津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工程,在抓好园区主题——良种繁育工作的基础上,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以小麦良种繁育、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集散、农旅文化休闲,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型农业科技园区。
2.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在良种繁育,食用菌、苗木花卉种植、农机制造等领域转型升级,突破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和发展模式。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建设科技创新平台3个,其中建成省级民营农科院1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
3.加强农科驿站建设。以农科驿站为载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集“农科研发、农技推广、科技精准扶贫、乡土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我县已建成省级农科驿站7处,帮助农村群众、种养主体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2019年,德州红枣科技农科驿站被评为省级优秀农科驿站,驻站科技特派员李秀营同志被评为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各农科驿站累计争取市级奖励资金12万元,用于运营管理与开展服务。
4.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推广农业良种良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两年,累计承担省级农业科技项目12项,争取省级资金500万元以上,有效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5.强化人才支撑。通过整合我县科技人才资源,组建科技特派员队伍,为农村基层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同时积极落实各项补助政策,为科技人才成长提供助力。目前我们在省科技厅备案的科技特派员共有79人,其中1人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涵盖了涉农部门、农业企业、高校院所、派驻第一书记、科技指导员等,为农村基层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宁津县以抓工业园区的理念抓农业园区建设,整县域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精品园区,有何成效?请介绍一下。
建成种植、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园14处,其中市级农业园区3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处;另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8.1万亩的民天农谷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了全国首家以数字化为主题的县级现代农业科创中心,打造了引领全县数字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的“智慧大脑”“神经中枢”。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0家,“三品”认证达到44个,成功争创区域公用品牌3个,全力打造京津冀“放心农场”,被授予“新六产”示范县。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建成省级民营农科院1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111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1家;发展家庭农场229家,省级家庭农场5家,市级6家。
近年来,宁津县坚持把科技服务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在工作推进组做到“三个坚持”,实现“三个突破”。这可谓是宁津县科技工作的亮点工程了,请解释一下什么是三个坚持,三个突破?
1.坚持聚焦人才,在人才招引上实现突破。近两年,我县以农业科园区、农科驿站、研究生工作站等平台为载体,以农业企业、合作社等为主体,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和脱贫攻坚,柔性引进了中国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德州市农科院等高层次科技人才15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建设科技创新平台4个,双方以项目联合攻关、研发平台建设、技术成果引进转化、科技培训等方式,支撑了我县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坚持服务产业,在产业帮扶带动上实现突破。围绕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联合体,实现了技术与人才的转移。德州丹景牡丹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合作研发了牡丹系列产品,合作共建了研究生工作站,实施省西部人才项目1项,带动了企业创新发展,提升了产品科技含量。德州和膳生态农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的“蛋鸡精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批2020年省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获批资金15万元。山东金硕农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鲁发机械与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达成合作。通过涉农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协作,带动了产业发展。
3.坚持下沉基层,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实现突破。2019年,围绕8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组建了6支科技扶贫服务队,引进、培养了22名科技指导人员,在中草药种植、牡丹种植与深加工、菌类种植、畜禽养殖等领域,开展精准服务。共承担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争取省级资金48万元,累计培训200人次以上,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5个,圆满完成了科技扶贫任务,为全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
请问下一步科技特派员工作计划?
下一步,宁津县科技服务中心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市有关部署和要求,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为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基层开展创新创业做好服务。
(一)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全方位、全产业链服务。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总要求,进一步拓宽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在原来主要按农业产业发展需要选派的基础上,向社会治理、城乡建设等其他领域拓展,由一产向二、三产业拓展,构建科技特派员全方位、全产业链服务的新格局,实现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全覆盖。
(二)完善政策支持,构建科技特派员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建立持续、稳定的科技特派员经费投入机制,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基层创新创业,加强科技特派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二是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激励机制。将科技特派员工作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选拔任用挂钩,加大对优秀科技特派员表彰奖励力度,提高科技特派员社会认可度,充分调动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创新组织模式,更好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一是创新科技特派员选派方式,以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按照学科链对接产业链,摸准产业需求,找准技术专家,建立科技特派员与服务对象“双向选择”机制,有效服务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引导科技特派员不仅能创新还能创业。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鼓励科技特派员以项目支持、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技术承包等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构建兼具经营性和公益性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四)加强宣传引导,有效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的宣传力度,树立创新创业典型,进一步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深入开展,让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孙世光,中药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宁津县省派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请介绍如何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书记团队“医”路传承,我们根据以往第一书记经验,确立“四人包一村,一人包四村”团队工作模式,坚持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发挥团队工作优势,切实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前期通过县镇面上调研(其中就包括我们县科技局,给与了我们大力支持)、走村入户调研(五必访五必问要求)、产业项目调研(相衙镇中药材种植基地、济南市长清区陈庄村长馨绿野种植合作社、安国市炯远中药材销售有限公司、禹城鲁旺集团千亩农场等),三个方面来发现问题:
1、党组织涣散(党组织软弱涣散,在村党员老龄化严重;村两委缺乏攻坚克难信心,在群众中缺乏足够威信;其次,村中缺乏年轻人,青壮年以外出打工为主,空心村问题严重,无集体产业。)
2、基础设施老化(村庄农业用电设施变压器与电线均有20年以上历史,且线路老化,农田灌溉季节供给不足;灌溉用井多年失修,多半都已废弃,且多为浅水井,多为咸水,用于农田灌溉,老百姓称为“一水为救命水,二水为要命水”。)
3、健康知识匮乏(宁津县贫困户因病致贫占53.6%,大曹镇贫困户因病致贫占81.7%;帮包村致贫疾病主要以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为主,整体慢病患病率15.5%,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慢病患病率37.3%;帮包村都处在鲁西北地区,高盐、高油、高脂饮食习惯普遍存在;“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问题不被重视;糖尿病均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竟然不知道馒头米饭会升高血糖,等。)
4、种植结构单一(宁津县大曹镇农业种植结构单一,村集体增收困难,产业扶贫项目除光伏发电外,再无其他增收途径。)
前面两个问题主要涉及第一书记工作内容,后面两个跟科技特派员密切相关问题,下面我就我们如何借助健康与科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做简要介绍和分享。
首先是健康扶贫:
(1)发挥山东中医药大学及其三所附属医院医疗优势,搭建学校与宁津沟通的桥梁,引入省级医疗资源,组织义诊、健康查体等健康扶贫活动16次,共计90余名专家赴宁津开展义诊,接受免费查体及义诊群众达1800余人次。
(2)依托“第一书记⁺”讲堂,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健康知识宣传及慢病防治技术等,举办讲座共计18场,全县共有乡医800余人次参与培训活动。
(3)疫情期间筹集防控物资及慰问品,走访大曹镇政府及帮包村疫情防控志愿者;依托“第一书记⁺”讲堂与农科驿站,开展疫情防控、慢病防治等线上线下讲堂,线上辐射宁津县6个乡镇85个省定贫困村,线下惠及当地老百姓2000余人次。
(4)依托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志愿服务队、宁津县大曹镇中医药科技惠农服务队、宁津县大曹相衙中医药科技惠民服务队,开展科技特派员入户送健康活动,根据贫困户因病致贫原因,开展针对性健康知识科普与慢病用药管理服务。
(5)开展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中国行——宁津县省派第一书记健康扶贫专场活动,组织专家到宁津县20名第一书记所派驻5个乡镇进行义诊,并计划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
其次是科技扶贫:
第一书记团队组建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志愿服务队、宁津县大曹镇中医药科技惠农服务队、宁津县大曹相衙中医药科技惠民服务队,建立宁津县大曹镇张可村、包庄村农科驿站;申报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项目名称:慢病中医药防治技术应用及中药材种植推广,项目编号:2019GNC21306;项目名称:耐盐碱丹参种植推广,项目编号:2019GNC21307),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1项(项目名称:基于“‘第一书记⁺’讲堂”模式基层慢病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9-0208),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项(项目名称:慢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及合理用药培训班,项目编号:2020064),并协助宁津县大曹镇卫生院申报山东省基层卫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1项(慢病(心脑血管)规范化诊断治疗与管理(基层));先后完成30余次考察学习活动,与山东中医药大学以及第二附属医院签订技术服务合作协议,与大曹镇、相衙镇22个省定贫困村、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技术服务协议。
下一步工作计划:2021是乡村振兴起始年,也是十四五起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年。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一定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工作勇气,牢记初心使命,不负职责重托,按照“党建为魂、发展为纲、健康与科技助力扶贫”的工作思路,勇做先锋、埋头苦干,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科技助力作用,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的重大历史使命贡献我们中医药人的力量。
杨印霞,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请做自我介绍?
我是杨印霞,宁津县卓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卓冉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相衙镇第一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卓冉专业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项目已流转土地500亩,定植金银花苗木200亩,苗间套种大田西瓜,亩均纯收益8000元;种植丹参、苦参等中药材共300亩,亩均纯收益在5000元以上。目前已与加多宝、和其正等知名凉茶生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同时为四川依科药业等多家制药企业供应原材料。
今年来,相衙镇以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以合作社为抓手助力产业振兴,并注重提升合作社建设,由单一合作社发展为“社社联合”。学习促发展,迈大步。通过组织镇域范围内的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群众参观学习,解放群众思想,达成成立联合社的意愿。共算经济账,共谋新发展。通过现场算账对比对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出效益的差异,让群众提高了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促进集体土地流转,实现集体经济增收。通过大面积流转集体土地,联合社为村集体每年增收4万余元。联合社的成立,使我们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扩大了种植规模,增加了市场话语权。2019年,相衙镇吸收3家合作社、18户种粮大户、50户村民,成立了联合社,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形成了1000万元的投资规模,种植中药材1000亩,良种繁育800亩,黑皮冬瓜200亩,预计产值800万元。
请问通过科特派的帮助,取得了哪些收获?
我们前期通过宁津县省派第一书记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对接上的,通过一年多与第一书记团队交流沟通,对于中药材种植产业也有着更深入的认知:
1、种植专业化:过去对于中药材基原概念不清,例如我们所种植的丹参,紫花的有效成分含量高;有机肥正确使用,不知道鸡粪预处理的原理,等等。
2、拓宽更多销售渠道:过去更多是与食品饮料企业合作,通过科技特派员引荐,我们与河北安国种植企业和药企已经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3、种植作物商品化:我们种植的菊花,通常以初级农产品卖出,有时也会做一些礼品盒,但是无法作为产品流通;现在通过科技特派员帮助,我们与相关生产与销售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同作为一个产品推出,可以作为一个产品进入市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