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介绍
访谈主题:

“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四十三期直播

嘉宾简介:

咸世刚 临沂市莒南县科技局副局长/县科技局分管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负责人  

刘西伟 临沂市莒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李相松 临沂市莒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济作物站站长/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

葛晓明 临沂市莒南县科技局农社科科长

耿洪强 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德程农场负责人/大店镇四角岭村农科驿站负责人

访谈时间:

2021-01-12

访谈地点:

山东广播电台

访谈图片
文字直播

本期介绍

为袁隆平院士种水稻的莒南县德程农场负责人耿洪强和帮扶他的科技特派员来了!科技特派员刘西伟,围绕农场产业特色和土质优势,开展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试验和示范,打造样板试验基地。基地内开展集成技术模式示范,完善全方位全产业链服务,培育绿色有机品牌,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农场以科技促创新,以资源促产业,近五年来,在袁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的指导下,高产记录不断诞生,技术模式逐步成熟,创造了高产杂交水稻高纬度高产攻关记录。节目中,另一位科技特派员李相松也将分享他在棉花、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种植方面的帮扶技术。更多详情,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视频和图文直播。

请简单介绍一下莒南县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鲁苏交界处,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108万人口。莒南县是农业生产大县,近年来重点建设了八大优质农产品基地,总面积66.4万亩。全县目前拥有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8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8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现代产业园1处,山东省农科驿站3家。打造了金胜、玉皇、兴泉等国家级品牌9个,鲁泉花生油、沂蒙玉芽茶等省级品牌27个。拥有“莒南花生、莒南绿茶、莒南板栗、大店草莓、莒南驴肉、厉家寨大樱桃”6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全国最大的花生及制品生产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国花生绿色防控示范县、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莒南县科技局大力突出科技服务的主导位置,以农业科技为抓手,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将科技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通过培育农业高技术企业、加快农业领域平台建设、拓宽科技人才服务,精准助力脱贫攻坚,不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全县构建起以优质茶果、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一是积极培育农业高技术企业。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倾斜、产学研结合、成果转化等方式不断提升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完善农业产业发展体系。目前全县已培育金胜粮油、玉皇粮油、兴泉油脂等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8家,带动了我县一大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订单收购、雇佣劳动力等方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组织实施农业领域重点项目。认真筛选挖掘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国家、省、市级项目,争取更多优质的科技项目在莒南落地转化。2019年以来,农业领域共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经费1500余万元。其中: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获批1050万元。同时,设立县级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作为县域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创新性活动的引导资金,用于优化县域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新业态,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农业发展模式。2020年共安排县级农业科技创新专项19项,扶持资金178万元。

三是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莒南自2004年开始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是全省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的首批示范县。多年以来,广大科技特派员积极投身农业农村,热心服务农民群众,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全县推动精准脱贫、带动产业发展、引领群众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莒南县共拥有科技特派员101名,其中46名经省科技厅备案。2019年,莒南县科技局作为科技特派员优秀组织实施单位、科技特派员刘西伟作为优秀个人受到了省科技厅表彰。

四是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莒南县依托建设创新平台,有效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核心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不断转化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目前,全县农业领域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花生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4家国家级科研平台,山东省花生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9个省级农业科研平台,临沂市食用植物油精炼工程研究中心等33个市级农业科研平台。各类成果转化及创新平台已成为莒南县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心,成为提升莒南县现代农业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五是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莒南县科技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的平台。县内农业企业分别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山东省农科院、河南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团队连续五年在莒南县大店德程家庭农场实施“超优千号”水稻百亩攻关项目,2019年平均亩产达到1147.1公斤,创超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示范普通生态区新高。袁隆平院士对莒南县杂交水稻高产攻关试验典型经验做法给予“此高产攻关典型经验很好”的高度评价,并同意在2021年继续扩大示范面积。同时,我们还分别组织山东金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玉皇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风忠教授、王强教授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2次获批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高效生态农业类)项目支持。

请介绍一下莒南县科技特派员工作亮点?

近年来,莒南县坚持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不断助力脱贫攻坚,持续推进乡村振战略向纵深发展。广大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深入农业农村、贫困村等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农业技术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服务活动,为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不断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在农村掀起了科技创新创业的热潮。

一、完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大力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科技园区同建,围绕全县花生、茶叶、草莓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积极选派科技特派员到农业科技园区龙头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平台建设、技术难题产学研联合对接等多方面切入,助力农业企业创新发展。目前,莒南县共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1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7家,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6家。25个科技园区通过开展“科技特派员+科技园区”的服务模式,互相辐射带动、协同发展,以服务促创新,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的四级联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强化科技扶贫培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广大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深入贫困地区,通过现场讲解、手把手示范指导、入户面授交流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实用成果向扶贫工作重点村输送,不断提升贫困村农业技术水平,促进贫困户增收、贫困村脱贫。2019年以来,依托“省选派基层科技人才+县科技特派员”队伍,全县成立7个科技扶贫服务队,每个服务队对接20个左右的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重点开展大田作物种植管理、畜禽养殖、果品栽培等技术指导服务活动,实现了全县15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科技特派员派驻全覆盖。自服务队成立以来,共开展集中培训12期,培训农民、贫困群众、科技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等860余人次。同时,为扩大扶贫培训覆盖面,县科技局又组织全县科技特派员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为全县7000余名贫困群众发放了涵盖农作物种植管理、畜禽水产养殖等农业科技知识的挂历。

三是强化科技项目实施,为科技特派员服务提供政策支持。一方面以科技特派员为项目实施主体,突出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转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助力脱贫攻坚,两年来共争取省级科技特派员专项8项,获扶持资金81万元;同时,莒南县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优先扶持科技特派员的研究示范项目,2020年度共支持科技特派员相关项目7项,涉及资金90万元。另一方面县财政每年拿出8万元作为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的专项资金,设立了科技特派员种子基金项目,主要用于科技特派员开发科技项目的扶持资金和生活补贴,为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科技特派员下一步工作计划、打算是什么?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科技扶贫工作的开展、创新创业形式的变化,原有的科技特派员实施意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有形式的需要,下一步打算重新起草新的科技特派员实施意见及方案。在科技特派员服务着力点、生活保障、个人激励政策等方面予以详细重点说明,切实解除科技特派员服务广大农业农村后顾之忧。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对科技特派员进行调度检查,对每位科技特派员帮扶成效进行绩效评价,同时每年按20%的优秀比例对科技特派员单独进行年度考核,对优秀科技特派员给予嘉奖,对不能胜任工作的或考核不合格科技特派员予以调整或辞退,推进科技特派员队伍高效运行。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即将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科技特派员服务由以往以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服务为主,向服务农业产业链建设转变,即鼓励科技特派员携带资金、人才、信息、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产业链集聚和延伸,加快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莒南县科技特派员工作将秉持初心,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和政策环境,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请介绍一下莒南花生概况?

“莒南花生,香飘世界”。莒南县常年种植花生40万亩左右,总产15万吨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有“中国花生之乡”的美称。2015年,“莒南花生”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六个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试点,2017年,“莒南花生”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中欧互认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莒南是“全国花生高产示范县”“全国花生绿色防控示范县”。

一、主要种植品种情况

莒南县种植花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品种以普通大花生为主,主要品种有丰花1号、日花1号、海花1号、山花9号等,同时还搭配种植了铁爪爬、小铁锤等早熟珍珠豆型小粒花生品种。其中,丰花1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约占全县种植面积的60%以上,其次为日花1号,大多在花生青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种植。

近年来,随着高油酸花生品种需求市场的扩大,在“政府+企业”的推动下,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的订单农业合作模式,实现全产业链协作对接,开展高油酸花生品种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自主育种情况

莒南多丘陵,地势高,土质多为沙砾土,土壤通透性能好,适宜花生种植。花生个大粒饱,富含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B等。自2000年开始,先后引进推广了丰花1号、潍花6号、花育21、花育22号、花育36、青花5号等一大批高产优质花生品种,2008年自主选育的特大果花生“科花一号”,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填补了中国特大果花生新品种空白。

三、市场交易情况

全县花生生产加工企业300余家,规模以上花生加工企业200余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市级19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77家,形成了以金胜粮油、玉皇粮油、兴泉油脂、绿地食品等龙头企业为重点的花生加工出口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全县常年加工销售花生(制品)120万吨,产值96亿人民币,商品率达90%以上,产品出口到亚洲、欧洲、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40万吨,创汇3亿美元,花生出口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五分之一,花生单产、出口、加工和贸易量在全国县级单位中均名列第一,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贸易集散地,连续多年保持了全国油料、果品生产百强县地位。

同时,花生作为莒南的传统产业,群众认可度高,莒南人素有食用花生油的习惯,花生几乎成为每家每户种植的首选作物。2010年到2018年间,花生价格持续走低,花生米基本维持在6.0元—7元/公斤,农民种植积极性受挫,种植面积有所下降。2019年,全县花生收获面积约33万亩。2020年,花生价格稳步上涨,3-6月份,基本维持在11元/公斤左右,行情好转,种植面积有所扩大,目前已突破40万亩。

四、科研工作情况

莒南县现有花生领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花生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中心9个,高新技术企业4家。2016年以来,获省技术发明奖1项,科技进步奖3项。莒南县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通过“院地合作”“院企合作”等模式,不断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分别与中国农科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粮油学会、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河南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泰山学者崔波等10余名高层次人才开展实质性合作。2017年,与金胜集团合作的王强教授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人才。2019年,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获批1050万元。2015年12月,依托“莒南花生”这一优势特色产业,山东莒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获批建设;2019年11月,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目前,莒南县正在依托国家园区这一平台,以花生为主导产业,依托金胜粮油、玉皇粮油、兴泉油脂等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高起点规划布局莒南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五、莒南花生大事记

2017年11月,在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中,“莒南花生”品牌价值达到16.56亿元。2017年9月15日-16日,由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粮油学会花生食品分会、山东农学会、莒南县花生加工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莒南花生产业高峰会议”在莒南县隆重召开。2018年7月26日-27日,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协同创新花生节本增效绿色发展观摩研讨会暨两院花生绿色生产技术莒南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莒南县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吴孔明、张新友等国内顶尖科学家齐聚莒南,共同为山东花生产业振兴及打造齐鲁样板把脉领航;同时,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绿色生产技术莒南示范基地”,为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探索新路子,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18年9月,莒南县承担并组织实施的山东省农科院春花生单粒精播技术高产攻关试验,亩产高达763.6公斤,创2018年全国花生单产最高纪录。2019年8月3日-4日,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协同创新花生绿色发展现场观摩交流会再次在我县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宋宝安等国内顶尖科学家再聚莒南,为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带动区域农业绿色发展、生态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山东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献计献策,着力打造引领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19年12月20日,在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发展论坛暨2019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年度盛典系列活动上,“莒南花生”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粮油类十强。

请介绍一下全县茶叶生产情况?

莒南县是中国北方茶区最早实施“南茶北移”的县区之一,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呈微酸性,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是山东省最理想的种茶地域。

一、地理环境优越

莒南县是中国北方茶区最早实施“南茶北移”的县区之一,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呈微酸性,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是山东省最理想的种茶地域。

为什么茶叶需要这样的环境呢?

莒南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春季回暖慢,昼夜温差大,使得茶芽的生长缓慢,有利于内含物的积累,独特的自然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莒南绿茶具有“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独特优良品质,成为了广大消费者喜爱的茶中珍品。

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莒南自上世纪60年代实施“南茶北移”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历经选点试种、稳固发展、快速发展等几个阶段,莒南逐步成为北方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莒南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创建无性系良种茶树基地、推行标准化管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茶叶品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大力开拓市场,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等措施,全县茶叶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8万亩,年产干茶3800吨,实现产值7.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三、品牌优势明显

2010年“莒南绿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莒南茶叶先后获得市以上奖项262项,其中国家级55项、省级98项,名列我省前茅;在近几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莒南茶叶共获得十一项“一等奖”和六项“优质奖”。全县有13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6家企业通过SC质量认证,10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3个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

四、无性系良种面积逐年扩大

我县茶叶传统种植以黄山群体种和浙江鸠坑种为主,近年来为推进茶叶生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引进了福鼎大白、中茶108、中茶302、黄金芽、金萱等无性系茶树良种,按照集中连片、整齐划一、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标准,建设了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现代化示范园,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5000多亩,示范带动了全省无性系良种茶树和生态茶园建设。

五、茶园经济效益高

我县是中国北方著名的茶叶之乡,茶园整体效益较高,已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之一。全县年产干茶3800吨,产值7.5亿元;正常管理茶园每亩可年产鲜叶400多斤,实现毛收入6000-8000元,投入成本3000-4000元,每亩茶园纯收入可达3000-4000元。

请科技特派员刘西伟做自我介绍、主攻专业以及帮扶过哪个地区?

我是莒南县科技特派员刘西伟,自聘任以来,从事指导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技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实施省、市级项目3项,参与实施省、市级项目10余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农牧渔丰收奖二等奖1项,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制定莒南花生省级地方标准1项。2017年开始担任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赴临沭、沂水等地从事科技扶贫和技术指导工作,并与四角岭德程家庭农场、文疃镇草岭前村结成长期科技帮扶对子,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莒南县首届优秀创新科技人才。

当地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是建设现代农业、服务农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级部门大力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加速打通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但由于帮扶对象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结对帮扶的德程家庭农场,是我县农业生产的样板基地,以种植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经过近几年的科技帮扶,农业技术应用有了较大提高,但总体效益不高,归根结底还是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的问题,优质强筋小麦、优质稻米占比较低,订单农业少,产品附加值低,仍然靠量求效益。产业化程度较低是制约农场发展的主要瓶颈。文疃镇草岭前村是传统的农业大村,近几年,为改变落后的产业现状,在科技和农业部门的引导和帮扶下,建起了一些葡萄大棚和草莓大棚,因为起步晚,管理经验不足,病害较重,效益不高。

请问如何帮助他们改良?

几年来,认真落实我省科技结对帮扶精神,将“科技创新、技术指导、服务基层”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当地的实际需求,通过在当地宣传农业政策、谋划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提升基地科技素养等措施,促进基地增收、农业增效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帮扶的基地重点做到:一是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的频次,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到现场解决实地发生的问题,力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加快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加快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稻的引种、试种步伐。三是推动基地品牌建设,重点发力小麦良种、优质水稻的加工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一)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项目屡创佳绩。2016年4月,德程农场以生态资源优良、农业技术力量雄厚、高产攻关经验丰富的优势,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可,被确定为湖南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优千号”杂交稻高产攻关基地,承担杂交水稻北方中高纬度地区高产攻关任务。五年来,在袁院士及其科研团队的悉心指导下,高产记录不断诞生,技术模式逐步成熟,为杂交水稻在北方中高纬度地区种植和大面积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2016—2017年,分别取得平均亩产1013.8公斤、1027.2公斤的好成绩,2019年,更是以平均亩产1147.1公斤的优异成绩,创超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示范普通生态区新高。通过杂交稻高产攻关试验和基地建设,莒南县四角岭家庭农场远近闻名,家喻户晓,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和临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德程家庭农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多项试验和科技合作接踵而至,为袁老种水稻的耿洪强不再局限于一产的发展,他转变农业产业的陈旧观念,先后引进了“圣稻”系列、“越光”等优质水稻的种植,以“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和品牌化”为目标,拟注册“耿稻”商标,以科技促创新,以资源促产业,“自生产、自加工、自销售”的水稻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逐步建立。

(二)打造典型示范基地,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近年来,围绕德程家庭农场产业特色和土质优势,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重点开展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试验和示范,强力打造我县样板试验基地。基地内开展集成技术模式示范,完善全方位全产业链服务,培育绿色有机品牌,打造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亮点,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辐射带动能力。自科技特派员进入基地以来,每年安排小麦品种展示50余个,玉米品种30余个,建设小麦高产攻关田100亩,肥料试验2处。特别是农科驿站的建立,更是为专家、特派员提供了帮扶的平台,让基地享受到了“技术红利”,让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把科技的种子洒到了田间地头。三年了,共培训农民1000余名,培养了20多位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基地打造成了集农技推广、科技精准扶贫、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请问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如何与科技特派员结缘?帮扶前后公司有哪些变化?

近些年,农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往城市打工,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了撂荒现象。从2012年开始,通过土地流转,耿书记开始承包村民的土地。用他的话说,他又转回了“老本行”。刚开始,传统的种植模式基本无利可图,耿书记来到科技局和农业农村局取经求援。随着科技特派员的进驻,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田成方、集中连片;灌排配套、设施先进;道路畅通、设施规范;耕种管收基本上达到了机械化,打药都用无人机。试验示范项目接踵而至,山东省农科院、临沂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试验示范均落地在此。特别是在科技部门的牵头下,德程家庭农场和袁隆平院士展开了深度与长期合作,并创造了高产杂交水稻高纬度高产攻关记录。德程家庭农场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的农业生产样板基地。

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产业介绍及下一步产业发展计划是什么?

下一步,我们将在大力发展推广超高产杂交水稻种植的基础上,优选县域酿酒企业,在湖南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建设酿酒专用杂交水稻基地,联合开发粮食酒,不断延伸杂交水稻产业链;集成优质水稻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做大做强优质水稻产业;同时加大优质强筋小麦的示范面积,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李相松作为莒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济作物站站长,您帮扶过哪些地方?都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请举例说说。

2015年省级贫困村板泉镇东高榆村的“莒南县炎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我们当地植棉面积小,很少有人会种棉花;合作社员由于缺乏棉花种植技术、不懂管理,几百亩棉花受病虫害侵蚀而束手无策,我听说后到村里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合作社取得丰收。到目前合作社植棉发展到2000亩,几年来,帮助合作社引进合适的品种,改育苗移栽为直播,利用玉米播种机播种棉花,实现了播种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推广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开展花生、棉花间作套种,油菜、棉花两熟等新模式,取得很好成效。2018年成为驻文疃镇草岭前村科技特派员后,积极开展工作,草岭前村主要种植草莓和葡萄。通过调研知道:由于农民种植经验不足,存在不少问题。如设施大棚结构不合理、采光不充分,品种多滥杂,种苗带病,导致草莓死苗严重,产量低、品质差,因而效益低。主要从引进合适的品种、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培训。指导农民引进耐低温、耐弱光、休眠期短、自花坐果能力强、果个大、果形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如:章姬、红颜、香野、妙香7号、甜查理等品种。

培育壮苗:草莓育苗,改普通大田育苗为穴盘基质育苗,改一般大田的草莓苗为用脱毒苗作母苗。培育出根茎粗1厘米,根长3-5厘米,根系完整,具有3-5片真叶,无病虫害的壮苗。

田间管理主要做好温度、光照、水肥、病虫害防控等方面的管理指导工作。

有时去村里也会邀请其他同事一起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难题,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电话微信进行交流指导。疫情后及时去村里帮助恢复生产。

请在技术方面给大家支支招?并介绍一下莒南县温室大棚草莓栽培技术。

我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草莓,到目前全县草莓栽培面积已达到5万多亩,其中设施草莓面积4万亩,是山东省设施草莓面积最大的生产基地,年总产12万吨,产值达10亿多元。“大店草莓”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我县草莓的主产地分布在沿沭河两岸冲积平原,这里地势平整、排灌方便、土壤是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再加上气候适宜,生产出的草莓个大质优、酸甜可口、色香味俱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造就了莒南草莓优质高产的特性。

1、品种选择:用于冬春季温室大棚的草莓品种应选择耐低温、耐弱光、休眠短、自花坐果能力强、果个大、果形好、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如:章姬、红颜、香野、妙香7号、甜查理等品种。

2、整地施肥:草莓喜欢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块,要求土壤质地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透气性好的弱酸性土壤,前茬作物以蔬菜、豆类、瓜类及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好,不可重茬。定植前应结合深翻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好的有机肥5-6方,三元素复合肥50公斤,腐熟饼肥100公斤,整平耙细后起垄,垄宽70-80厘米,垄高15厘米以上。

3、培育壮苗:草莓需要育苗,5月份开始繁育种苗,最好用脱毒苗作母苗,可采用大田育苗和穴盘育苗。壮苗标准要求根茎粗1厘米,根长3-5厘米,根系完整,具有3-5片真叶,无病虫害。

4、定植:在9月上旬-10上旬进行定植,采用开沟定向定植法,弓背向外,每垄双行,行距25-30厘米,株距10-20厘米,亩栽10000-12000株为宜,掌握好定植深度,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浇足底水,以后2-3天一遍水,促进缓苗。

5、定植后的管理:

(1)、定植后及时浇水,发现缺苗及时补苗,缓苗后及时中耕除草,摘除匍匐茎、老叶、病叶,可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公斤提苗,平时喷施用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硼肥配制的叶面肥。

(2)覆盖地膜应在定植后1个月左右进行,覆膜前彻底清除病叶、老叶,喷1次500倍液甲基托布津,覆膜后及时抠膜放苗,当夜温低于5℃时及时扣棚膜。

6、开花结果期管理:

(1)温度管理:草莓在开花期对温度要求比较高,现蕾后:白天25-28℃,夜间保持7-8℃;开花后:白天23-25℃,夜间7-8℃;果实膨大期:白天23℃左右,夜间不低于5℃。遇特别低温,夜间可用火盆或电器进行加温,连阴天进行人工补光。

(2)湿度管理:开花结果期棚内湿度应保持在40%左右,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授粉质量,进而影响开花坐果。采用灌溉和通风来调节湿度。

(3)花期放蜂:放蜂传粉是促进授粉受精、防控草莓畸形果形成的有效措施。在草莓初花期每棚放1箱蜜蜂,保持棚室通风,严禁使用农药,如需喷药先把蜂群移出棚外。

(4)摘除匍匐茎、老叶、和畸形果、病虫果:在匍匐茎刚长出时及时摘除,同时摘除枯黄叶、病老叶,并连同生长弱的侧芽一块抹除,可有效减少养分消耗、增强通风透光。草莓结果后及时摘除畸形果、病虫果,一般每穗留7个左右果为宜。

(5)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主要有灰霉病和白粉病可选用腐霉利或百菌清烟剂熏蒸剂进行熏蒸,对灰霉病用速克灵600倍液喷防,白粉病可用嘧菌酯喷防。虫害主要是蚜虫可用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喷防。

7、采收:草莓从开花到采收要35-40天。远距离运输时,果实着色八成时即可采收,如当地销售可九成熟采摘,采收时轻摘、轻拿、轻放,在早晨采摘不可在中午高温时采摘。

请介绍一下温室大棚甘蓝栽培技术。

甘蓝是一种耐寒而又适应性广的蔬菜1年可栽培多茬,主要有早熟春甘蓝、夏甘蓝、秋甘蓝、棚室甘蓝、越冬甘蓝等。我县主要种植设施甘蓝,播种面积都已达4万余亩,总产近20万吨,产值6亿元以上。“汀河”“莒红”“红日”等品牌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

一、播种育苗

1、品种选择。冬季棚室甘蓝生产时间长,选用耐低温弱光、优质、高产、耐储藏中晚熟品种,如京丰1号、韩国青、亚瑟王等品种。

2、育苗方式:根据栽培季节和方式可在阳畦、拱棚、温室、露地育苗,露地育苗要有防雨、防虫、遮荫措施。

3、种子处理。播前晾晒,温水浸种,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常温下继续浸种3-4小时。

4、催芽。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洗净后,稍加风干后用湿布包好,放在20-25℃处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当20%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5、育苗床准备。用三年没种十字花科蔬菜的肥沃园土和充分腐熟过筛的圈肥按2:1混合,每方土加1㎏复合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400g混合均匀。

6、播种。播期:早春大棚甘蓝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秋冬大棚甘蓝7月上中旬播种。

方法:浇足底水,水渗后覆一层细土,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覆土0.6-0.8cm。

7、苗期管理。(1)间苗。分苗前间苗1-2次苗距2-3cm,去掉病、弱、杂苗,间苗后覆土。(2)分苗。当幼苗2叶1心时分苗,按10cm株距在苗床上开沟座水分苗,或直接分苗与10*10cm营养钵内。(3)分苗后的管理。缓苗后锄划2-3次,苗床不旱不浇水,应浇小水或喷水,定植前7天浇透水,起苗前进行低温炼苗。(4)壮苗标准:植株健壮苗高12cm,径粗0.5cm以下6-7片叶,叶片肥厚腊粉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二、定植前准备

1、前茬:为非十字花科蔬菜。

2、整地施肥。大棚可采用高畦,基肥品种以优质有机肥、常用化肥、复混肥等,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地力每亩施优质有机肥5000kg,三元素复合肥50kg。

三、定植

1、定植期:早春大棚甘蓝2月上中旬定植,秋冬大棚甘蓝8月上中旬定植。

2、方法:按行株距要求开沟,座水栽苗或培土后立即浇水。早熟品种4000-6000株,晚熟品种1800-2200株。

四、定植后管理

1、缓苗期。定植后4-5天,浇透苗水,随后中耕结合培土1-2次。棚室要增温保温,适宜的温度白天20-22℃,夜间10-12℃。

2、莲座期。通过控制浇水而蹲苗。早熟品种6-8天,晚熟品种10-15天,结束蹲苗后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kg,棚室温度白天15-20℃,夜间8-10℃。

3、结球期。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浇水追施高钾复合肥20kg。结球后期控制浇水次数和水量,以免裂球。棚室栽培浇水后要放风排湿,室温不宜超过25℃,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撤膜。

五、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无辅”的防治原则。各农药品种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主要病虫害。

2、主要病害。有霜霉病、黑斑病、黑腐病等。主要害虫有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等。

3、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适应性强的品种。实施3年以上轮作,勤除杂草,清洁田园(大棚),降低病虫基数;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集中销毁。

4、物理防治。(1)粘虫板诱杀害虫。利用黄色粘虫板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2)设置防虫网。放风口设置防虫网,切断害虫进入棚内通道。(3)利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5、药剂防治病害。(1)霜霉病。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110-180g,傍晚密闭烟熏,7天一次,连熏3-4次。发现中心病株后用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交替、轮换使用,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2)黑斑病。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倍液喷雾,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3)黑腐病。发病初期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喷雾,7天一次,连喷2-3次。

6、药剂防治虫害(1)菜青虫。卵孵化盛期选用Bt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喷雾。(2)小菜蛾。于卵孵盛期至幼虫2龄前,用Bt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3)蚜虫。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6-7天一次,连喷2-3次。

六、采收

叶球紧实后可采收上市或储藏。

网友问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