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介绍
访谈主题:

“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二十七期直播

嘉宾简介:

蓝洁 日照市岚山区科技局主任科员/区科技局分管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负责人 

刘奎祝 金星(日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优秀科技特派员

辛全亮 日照鑫辰家庭农场负责人/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

访谈时间:

2020-08-28

访谈地点:

山东广播电台

访谈图片
文字直播

本期节目介绍

优秀科技特派员刘奎祝是金星(日照)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九届生物与有机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一名来自企业基层的农业科技特派员,他先是将自己经营的公司打造成以“农业废弃物肥料化综合利用为核心,以农业科技推广为手段,以产业振兴为目的,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的现代生物动力农业示范园区,随后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理念和行动,辐射带动培训周围的帮扶对象,除了专业农业知识的培训外,他们着力影响小农户思想的转变: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农作物由“解决温饱”向“营养健康”转化、土壤肥料由“简单施肥”向“科学施肥”转化、作物植保由“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转化、发展模式由“单一发展”向“共同发展”转化等等;他们还与帮扶对象共同践行着管理模式的转变,树立“721”农业管理模式即7分的土壤管理、2分的种苗培育,1分的规范管理。更多详情,请关注节目直播。

记者:请介绍一下“I+N”产业创新模式。


蓝洁:深入探索创新农业科创中心I+N产业带动模式,即农业科创中心+村委+合作社+优质产业+产品加工销售”的模式,与当前正在推进的村委领办合作社模式有益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和科技服务推广,打造“产、学、研、用”和“农、营、产、消”的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农业产业的减施增效、提质增效、增产增效和绿色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科技创新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打造科技扶贫新模式新经验。


记者:在乡村振兴发面,岚山区进行科技特派员“I+N”利益共同体模式,请做一下介绍。


蓝洁:深入探索科技特派员“I+N”利益共同体服务推广模式,即科技特派员+农科驿站+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应用+模式创新,搭建专家、企业、科技推广员、农户、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共同体,推广现代农业高质高效高标准化生产模式,深化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建立新型农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巩固扶贫工作重点村全覆盖成效,推动科技扶贫工作由“科技扶贫”向“科技致富”转化,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可推广复制的新模式新经验。


记者:请日照(岚山)金星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科技特派员刘奎祝,介绍一下在农业科技人才培育方面有哪些成效?


刘奎祝:团队是推动一切的力量,几年来我们积极培养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人员22人,其中:2人聘为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生物与有机肥专委会委员,培养省级科技特派员4人,1人被评为日照优秀科技特派员。本人也积极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荣幸被评为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生物与有机肥专委会委员和日照优秀科技特派员。


记者:作为科技特派员如何解决农户实际问题?


刘奎祝:加大培训力度,并编制相关书面材料,免费送到百姓手中。我们每次培训除了专业农业知识的培训外,我们一定会讲思想的转变,主要包括:①农业发展方向的转变: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农作物由“解决温饱”向“营养健康”转化,土壤肥料由“简单施肥”向“科学施肥”转化,作物植保由“以治为主”向“以防为主”转化,发展模式由“单一发展”向“共同发展”转化等。②管理理念的转变:建立大气而又厚重的经营理念,秉承“道法自然、德润农耕、厚德经营,同栖共生”的核心价值观,树立“食以民为天”的意识,“老老实实做农民,踏踏实实做农业”的态度,同心汇智,科技兴农,引领生态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③管理模式的转变:树立“721”农业管理模式,即7分的土壤管理、2分的种苗培育,1分的规范管理;加强休耕、轮作、错时等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土壤肥力和产品品质,保证企业发展后劲。发挥田间课堂的优势,亲临现场,针对作物的生产情况,现场帮助百姓解决问题。聚焦产业,科技脱贫。


记者:科技特派员在服务中如何务实求真,先行先试,进行动态化帮扶?


蓝洁:农业的生产是以一综合性的问题,有一定的相同性,但差异性也会严重影响生产,因此合格的科技特派员必须在考虑到相同性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生产的差异性,包括土壤的差异、品种的差异及生产时期的差异等等,这要求科技特派员在进行科技指导时一定要考虑到生产的投入品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示范试验,形成行之有效的技术集成模式。


记者:请谈谈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蓝洁:以“产业振兴,健康发展”为主线,推广现代农业高质高效高标准化生产模式、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及经营体系新理念新技术,以日照农业科创中心为平台(可能的情况下,申报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研究院和省级农业科创示范园),搭建农科教创新平台,深化农业“科技”展翅行动,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以“提质增效、减施增效、增产增效和绿色发展”为目的,强化重大科技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循环农业、清洁生产、减施增效及农业污染控制与修复等关键技术,为推动农业经济生态化和生态农业经济化提供科技支撑。推广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新技术、健康种养新模式和质量控制新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坚持“食以民为天”的经营理念,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示范和经验。

以“培训专业人员、服务专业化”为方法,统筹兼顾新型农业主体和小农户服务要求,培育专业精干的推广队伍,打造科技示范服务平台,推广新技术新理念,补充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培育乡村多层次人才,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通过田间课堂、农科驿站等平台,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扶持一批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推广人员,促进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以“打造产业链利益共同体”为手段,充分发挥已有产品和科技的优势,以产品营销为载体,汇集农科驿站和科技特派员的力量,采用“推广绩效,考核提成”的管理办法,促进农科驿站和科技特派员受益的同时,降低投入品成本,加大推广力度,提高农科驿站和科技特派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积极主动与京东、省电视台及中国食品报等网络合作,并与国内农业出口和加工企业对接,建设农产品的市场网络,期望协助种植户实现产品稳定销售,搭建专家、企业、科技推广员、农户、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产业的减施增效、提质增效、增产增效和绿色发展。


网友问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