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介绍
访谈主题:

“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二十五期直播

嘉宾简介:

王士华 东平县科技局副局长/县科技局分管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负责人 

陈新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干果研究室副研究员/优秀科技特派员 

王庆武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高级农艺师/优秀科技特派员

吕风廷 东平县大安山村致富带头人 /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

王兴宝 东平果蔬康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连线嘉宾)

访谈时间:

2020-08-13

访谈地点:

山东广播电台

访谈图片
文字直播

记者:介绍东平县农业科技概况?

王士华:东平县地处鲁西南,辖14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16个村居,面积1343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境内有美丽富饶的东平湖,东平湖总面积626平方公里,常年水面208平方公里。东平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是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移民大县、全省20个扶贫工作重点县、17个黄河滩区迁建县之一。近年来,东平县坚持“1234工作法”,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优势特长,强势助力科技精准扶贫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1”是打造一支精准对接脱贫产业的科技特派员队伍。“2”是实现贫困村和主导产业两个全覆盖,确保132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和主导产业都有科技特派员在服务。“3”是推行“成果转化、技术示范、项目带动”3步走,科技兴农遍地开花。“4”是着力做好管理体制、生活待遇、政治待遇、项目申报“4个保障”,让科技特派员“下得来,留得住”。目前,我县有省科技特派员130人,累计培训近万人,累计转化新品种150个、新技术64项。县科技局被评为全省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先进单位。

记者:东平县在科技特派员方面有哪些创新性的做法?

王士华:在东平服务的科技特派员会通过三种方式来延伸特派员服务的领域,让这些专家教授充分施展他们的智慧和技术,最大程度的落实他们政治经济上的待遇。一是请特派员担任农科驿站驻站专家,让特派员的技术成果真正留的下来,得到推广。东平县共有19家农科驿站,去年由省农科院食用菌首席专家万鲁长、省农科院研究员张美勇等3名科技特派员担任驻站专家的3家农科驿站,被省科技厅评为优秀农科驿站,可获得资金支持10万元。二是聘请特派员成为我县产业发展智囊团。特聘万鲁长教授为县政府产业发展特邀顾问,省果树所陈新博士等11名特派员被特聘为乡镇或企业科技副职,享受县政府津贴,为东平产业发展提供宏观决策指导。三是省、市、县、乡等各级专家互相结合。省、市专业性、理论性强的特派员与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当地情况的县、乡、村及龙头企业的特派员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东平130名省级特派员中,东平当地人才就有47人。

记者:您作为科技特派员,主要帮扶哪些方面?

陈新:我的研究领域是果树学,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核桃、榛子等干果种质资源与育种工作。平时就是从国内外收集优异的核桃种质资源,在单位的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保存,并开展资源的鉴定评价工作。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圃就像一个大型超市、大平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核桃,比如现在核桃产业中核桃容易烂果,果农需要抗病核桃更新换代,果农都可以到这个平台上挑选。正是有这个大平台,为做好科技服务提供了保障。

记者:科技特派员带来哪些新的技术?

陈新:引进简化主干型整形技术, “见枝就拉平”,培养丰产树形,为村民的核桃管理提供跟踪指导技术服务。同时根据村民实际需求,采用集中授课、田间指导、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新品种、新技术,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一方面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对症下药,找什么方面的专家。

记者:通过科技特派员的扶持,村民生活的改变?

陈新:2018年春天,在西柿子园村建起的十几亩的平欧大榛子示范园,通过我三年的指导,目前就有经济效益了。以前的荒山荒地变成了绿水青山,还实现了经济生态双赢。以前,当地还是玉米和小麦轮播,一亩地每年只能收入七八百元;改种榛子后,收入增加十倍左右。2020年行情好,山东地区和东北相比温度高、无霜期长,榛子成熟早、个头大、品质好,今年的客户都排长队、抢着要。

记者:在科技特派员的帮扶下,吕风廷生活的改变?

吕风廷:我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从2016年开始,东平县科海菌业公司赊菌袋帮我尝试种植黑木耳,王庆武等专家步步跟进教我掌握了栽培技术,如今,我不但自己脱贫,还吸纳了20多村民到种植基地务工。

记者:科技扶贫服务如何积极开展工作?

王士华:服务队自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一是稳步推进各项“既定任务”。根据服务队考核指标,积极开展技术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基层科技人才培养、农科驿站功能完善等多个工作任务。东平县食“药”用菌科技服务队给每个村发放了“黑木耳安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明白纸,已经发放扶贫菌包33000包。东平县优质特色农产品科技扶贫服务队已在旧县乡统筹规划种植二月兰、油菜、苕子等绿肥作物1200亩,打造集“绿肥+”优质谷子生产技术示范与生态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种植示范基地1处,初步构建了“绿肥+”优质清洁谷子生产技术体系。二是纵深实施特色“创新任务”。随着服务队工作的开展,有些服务队与帮扶村镇建立了深层次的合作关系,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东平县食(药)用菌科技扶贫服务队在帮助帮扶村开展黑木耳种植的同时,积极帮助商老庄乡发展羊肚菌产业,选择商老庄村科海菌业公司具体承担前期实验,目前羊肚菌长势良好,体形均匀、饱满。服务队王庆武主任专门带领团队成员到实验基地进行了科学严谨的测产评估,亩产达1000斤。王慧教授带队的东平县水产养殖科技扶贫服务一队在新湖镇推广示范澳洲淡水龙虾、花鲈鱼、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等淡水养殖品种的同时,积极指导戴庙镇菊芋规划种植,根据张垓村的情况,邀请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的秦松研究员和烟台市农科院的杨建超博士,为村里规划了1600亩的菊芋、1000亩的毛豆和2000亩的花生,同时解决了产品销售的问题,与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收购合同,在菊芋种植园地里安置了土壤遥感测试仪器,远程遥控菊芋种植园的生长情况,做到科学种植。三是特殊时期“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在抗击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特殊时期,东平县科技扶贫服务队通过线上培训、线下指导双轮驱动,积极开展技术服务,确保防疫和科技扶贫两不误。防疫初期,充分利用优质网上资源,开展线上培训。主要通过服务队微信群、“学习强国视频会议”、QQ群、“中国农技推广APP”、省果树所空中课堂、山东省“渔业通”平台、“助农战疫”系列公益直播讲座、微信公众号、电视电话等多种方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为群众答疑解惑,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仔细“把脉问诊”,精准“开方抓药”。防疫后期,逐渐开展线下指导。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及时深入田间地头、设施大棚等种植现场,指导农户科学种植。

网友问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