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十九期直播
张芹 博山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翟慎红 博山区源泉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主任 优秀科技特派员
王治广 博山区志广家庭农场农场主 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
2020-07-03
山东广播电台



记者:介绍淄博市淄川区农业科技创新有什么样的发展?
张芹:博山区是国家火炬计划泵类产业基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山东省知识产权示范区。近年来,博山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振兴实体经济。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GOP比重达到2.57%,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超过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7.14%,科技创新呈现出崭新活力。在农业产业方面,多年来,借助良好生态环境,大力打造特色农业,形成了桔梗、猕猴桃、中药材三大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
桔梗产业:博山区是全国最大的桔梗集散地,博山区池上镇素有中国“桔梗之乡”之称,有着40多年的桔梗种植历史,出口种类包括桔梗、蕨菜、香菇菌棒和部分胡萝卜等。截止2019年共完成各类农产品出口额1.63亿元,同比增长5.8%,稳占韩国市场份额的95%以上。
猕猴桃产业:博山区猕猴桃口感酸甜,质地柔软味道被描述为草莓、香蕉、菠萝三者的混合。现有猕猴桃近3万亩,是山东省最大的猕猴桃种植基地。2019年猕猴桃产量达到4000余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户均增收2万元。
中药材种植产业:博山地理条件优越,是中药材种植的理想之地,近年来,博山区充分发挥野生中药材种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桔梗、金银花、连翘、丹参、大青叶等中药材种植,目前面积达到5000余亩,积极推动骨干企业与齐鲁医药学院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博山镇也与淄博职业学院签订了《共建中药学教科研基地协议书》,引才引智,共同打造促进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其他种植业:目前全区花椒面积1万多亩,鲜桃种植面积达3万亩,草莓、蓝莓采摘新型经营主体达10家左右,草莓面积约100亩左右,蓝莓面积300余亩,这些产业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力产业。池上镇目前已成为江北最大的板栗种植示范基地,池上镇板栗种植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现已拥有板栗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8000余吨,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左右。
记者:当地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
翟慎红:第一是规模化,现在是2万多亩的规模。第二是标准化,通过外出考察和请进专家老师,来发挥科技培训的力量,对农户进行培训,并进行科技创新,创建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周边猕猴桃种植的科技发展。第三是品牌化,注册了博山猕猴桃国家地理商标。第四最重要的就是效益化。
记者:王治广是博山区志广家庭农场农场主,介绍下农场产业发展?
王治广:自2013年种植猕猴桃以来,在科技特派员翟慎红的帮助和指导下,重视自然农法,采用水肥一体化科学管理,改良土壤,坚持不打农药,施用有机质肥料和酵素,使猕猴桃品质显著提高,延长了采摘期和储存期。2019年,我的猕猴桃在树上留到了11月份,储存到了春节以后(一般储存到11月初)。
2020年2月6日,我拿出180箱猕猴桃,在翟慎红主任的带领下无偿捐赠给了市中心医院,博山区医院等6家医疗单位,让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吃到了博山猕猴桃,增加维C,提高免疫力。
记者:淄博市如何做好农科科技服务工作的?
张芹: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和要求,充分结合部门职能,在农业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以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方面重点发力。增强农业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近年来,科技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企业的科技扶持力度,积极帮助有科技含量的企业争取上级部门的科技资金支持。在“产业兴旺”上做文章,发挥农业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辐射农村、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自2018年开始,共组织申报省、市级农业类科技项目十余项,成功立项8项,为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同时,积极打造农业创新服务平台,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截至2020年5月,全区拥有博山特色猕猴桃星创天地和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特色猕猴桃产业星创天地两家国家星创天地;博山区源泉镇农科驿站等8家农科驿站;淄博市蓝莓种植及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淄博市葡萄设施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涉农企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平台在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科技精准扶贫、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功能,帮助农村群众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构建农村基层新型农业服务技术体系。
记者:淄博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有哪些好的做法,好的成效?
张芹:组织包括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科技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农业企业带头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80余人申报第一批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共计58人通过审核,并以农业骨干企业为主体,以省级科技特派员为主要成员,组建5支科技扶贫服务队,对口服务全区博山镇、源泉镇、池上镇、石马镇、域城镇等5个科技需求较为集中的镇,突出服务队伍的专业性、精准性,坚持深入一线,打造优秀科技特派员队伍。目前,全区已实现8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科技服务人员全覆盖,并且通过建立科技扶贫工作微信群、发放科技特派员明白纸、张贴科技服务牌、悬挂科技扶贫条幅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精准实施科技帮扶和科普教育活动,帮助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破解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开展农业科技技术示范和普及培训。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累计开展培训400余次,累计培训超过2000人次,省农科院、市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的多位专家多次到博山进行指导服务,在立体农业种植、食用菌栽培、林下灵芝种植、猕猴桃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翟慎红主任为代表的本土优秀农业人才也在田间地头不定期开展各类现场讲解培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记者:科技特员在猕猴桃方面的科技服务情况?
翟慎红:自博山2008年开始发展猕猴桃产业以来,负责主产镇源泉镇猕猴桃产业的各项事务,成立了宏泉合作社合作社,是博山猕猴桃产业协会技术顾问。起草编写了山东省猕猴桃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和山东省植保总站的山东省猕猴桃病虫害预防技术规程。首创国内猕猴桃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首创猕猴桃七配套提质增效技术。年田间地头培训班10—20次。
记者:猕猴桃现代化的管理,关键因素有哪些?
翟慎红:制定猕猴桃水肥一体化种植标准,给农民朋友进行培训。现在50%的地都推广了水肥一体化。种植过程中,制定了七个配套增效技术。第一个是水肥一体化,第二是原地生草,第三个就是增施有机肥,第四个是塔型架,第五个是人工辅助施肥,第六是环割,第七是林下经济,种植林芝,效果特别好。
记者:下一步如何做好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
张芹: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为一线农村群众带来了益处,下一步,科技局会继续贯彻落实省、市科技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继续以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服务队为重要抓手;继续推荐更多符合条件的农业科技人才成为山东省科技特批员;继续发挥本部门职能作用,加强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和服务,压实责任,抓好工作落实,会鼓励科技特派员与优秀农业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推广高产、高效、高质量的农产品,进一步增强特派员的带动效果,会鼓励科技特派员与帮扶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做好科技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