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介绍
访谈主题:

“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十六期直播

嘉宾简介:

 徐静 菏泽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科技局分管科技特派员工作负责人

谷传彦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优秀组织实施单位代表

刘磊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所长、高级农艺师/优秀科技特派员

王西稳 成武县好哥们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

访谈时间:

2020-06-11

访谈地点:

山东广播电台

访谈图片
文字直播

记者:请介绍下菏泽市农业科技创新总体情况?

徐静:近年来,菏泽市农业科技创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到201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87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54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00余家。全市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12家。其中山东菏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去年以优异成绩通过科技部验收,巨野、鄄城两家省级农业科技园验收评估结果为优秀,9家省级农业科技园通过科技厅验收。截止去年,全市共备案建设星创天地12家,农科驿站52家。建设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5家。通过省科技厅备案认定的科技特派员599人,是我市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支撑。

记者:菏泽在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时候:强化“三支队伍”建设,为做好农业科技服务提供人才支撑。那么“三支队伍”建设代表什么,是什么意思?


徐静:依托省西部经济隆起带选派的72名科技人员,组建菏泽市科技服务专家团;依托获省厅备案认定的科技特派员542名,各县区组建科技服务队,共组建服务队88个,作为县区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生力军;2018年,菏泽市备案认定了1100名市级科技特派员,2019年,又在省科技特派员系统注册了600余名,其中,599名获省厅备案认定。广大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基层一线、田间地头,送科技上门,解技术难题,助力农民增收,为实现“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做好农业科技服务提供基础保障。坚持将平台建设与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相结合,将人才、平台、项目放在一起。每个园区、星创天地、农科驿站至少要有一名科技特派员或科技服务队,每个服务队承担一个科技特派员项目,全市共承担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项目的88个子课题,主要是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技术难题,开展瓶颈问题研究,组织开展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等。

强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实施农业科技计划,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突出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依托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提供试验示范。2019年,实施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提升工程项目8个,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创新资金项目7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家,较好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记者:菏泽市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机构是怎么来发挥自身作用做好帮扶工作的?或者说如何更好发挥自身特色做好工作?


谷传彦:菏泽市农科院作为一个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人才和技术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服务农业的基础,专业涉及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蔬菜、果树、花卉、经济林、畜牧、植保等,针对农业生产实际,结合自身优势,采取以下方式做好帮扶工作:

一是通过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养乡村人才。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和技术指导;按照农时季节和农业生产特点,定期或不定期主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同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通过举办技术讲座、专家访谈、现场报道等节目,宣传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农业科技,满足农民技术需求。

二是通过引进示范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加速实用科技成果转化。我院科技特派员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试验示范推广,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精心筛选农作物主推品种、农业新技术,建设高产样板田、攻关田,带动辐射推广,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

三是通过示范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农户种植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通过指导示范服务基地合理选择种植作物茬口和优良品种,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植综合效益。


记者:作为科技特派员如何进行帮扶?


刘磊:我到成武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指导成武县祝小楼村发展大棚越冬有机菜花、早春西瓜和糯玉米三种三收模式,平均亩收入1.5万元左右,并通过科技带头人王西稳同志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科技带头人王西稳同志也刚刚获得了成武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记者:王总的合作社主要经营什么?


王西稳:合作社主要业务:果蔬、谷物、苗木的种植、加工和销售;农业种植基地建设;农业种植技术的开发和转让;农业技术信息咨询等。


记者:农户在技术方面遇到最多的问题?


刘磊:主要是栽培管理方面一些技术和蔬菜病虫害防治等。嫁接育苗技术掌握不好,特别是早春育苗时,温度湿度调控不好,出现嫁接不活,秧苗感病。菜苗移栽不注意药剂蘸根,根腐病、茎基腐病发生较多。病毒病防治难,主要是飞虱防治难,我们采用防虫网覆盖和几种药剂交替使用的方法,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近几年小虫危害较重而且难防,除飞虱外,还有蓟马、茶黄螨等。另外蔬菜生理性病害发生较多,像番茄辣椒脐腐病、大白菜干叶边、黄瓜瓜打顶、缺素症、药害、肥害等。

品种选择也有不少误区。不同生长季节选择适宜的品种,生产方式多种多样,相应的品种也很丰富,有的蔬菜在不同季节栽培对品种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如果品种选择错误,就会使生产造成大的损失。如早春反季节栽培大白菜、萝卜等,应选择早熟,抗抽薹能力强,抗病性强,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的春白菜、春萝卜类型;夏季栽培的大白菜、萝卜应选择耐热、抗病毒病和其他主要病害能力强的专用品种,而且应注意控制播种期。早春栽培菜花,应选择中熟或晚熟的春季生态型品种,如果选择早熟品种就会出现“早花”现象;秋季宜选择早熟的秋生态型品种,如果选择春生态品种就会造成花球出现晚,甚至不出花球。


记者:开展科技服务现场指导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一块咱们院里是怎么做的?


谷传彦:开展科技服务现场指导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我院试验田及在各县区安排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田,在关键时期,邀请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科技带头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现场讲解观摩,更有直观性针对性。二是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派出有关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现场讲授,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三是对生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采取电话、微信、网络远程指导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撰写应时技术指导资料、录制技术培训微视频和音频,通过微信群等通讯载体及时将科技信息传递给农户。同时针对基层反映的“三农”工作中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多学科多专业人员进行调研,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为政府角色提供依据。


记者:介绍一年三种三收种植模式?


刘磊:通过几年的种植实践,逐步摸索出“早春西瓜-甜糯玉米-越冬松花菜”一年三种三收种植模式。立春时节进行西瓜嫁接育苗,3月底4月初越冬松花菜采收后进行西瓜移栽,5月中下旬西瓜开始膨瓜时,在西瓜畦面两边点播两行甜糯玉米,8月底9月初进行松花菜育苗,10月初进行松花菜移栽。有什么好处呢?这种模式采用喜温作物西瓜、甜糯玉米与喜冷凉作物松花菜搭配,并利用小拱棚或大拱棚进行栽培,为三种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通过增加种植茬次缓解了粮、瓜、菜争地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是种植管理技术容易掌握,投入成本较低,收获比较集中,三种作物收获上市正逢市场供应淡季,售价比较高。


记者:菏泽市科技局做的一些成果和模式?


徐静:菏泽市在推行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中,坚持在人才选派、政策支撑、过程管理、项目引导和宣传激励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为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探索机制,突出政策引导作用。我们采取政府组织、市场运作、双向选择、利益挂钩、政策倾斜等举措,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带着信息、技术、资金与农民和各类经济组织结成利益共同体,推进科技服务工作。

二、着力抓好队伍,突出技术服务支持。围绕农村产业需求,我们精心选取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服务技术水平高、乐于到农村进行帮扶的农技人员,到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服务。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由产前单一技术指导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服务延伸。截至目前,全市滚动选派科技特派员8300余人次,服务覆盖全市11个县区、225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项目涉及农林牧渔各个领域,以及种植、养殖、加工各个环节。共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2680项,培训农民25.6万人次,创办、领办、协办各类经济利益共同体980余个,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9.3亿元。去年,省科技厅搭建了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管理系统,我市首批成功注册600余名。

三、着力培养典型,突出创新示范作用。近年来,广大科技特派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本地优势资源,结合自己的技术专长,创新工作模式,有力带动了科技扶贫工作和乡村产业振兴。


记者:农科院在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和政策制定方面做的工作?


谷传彦:一是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为此院里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研管理办公室,协调有关的工作,并组织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棒的技术骨干注册为科技特派员,目前我院有注册科技特派员30人,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高级技术职称的20人。专业涉及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蔬菜、果树、花卉、经济林、畜牧、植保等。二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作为组织实施单位,我院在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差旅和生活补助予以充分保障,交通不便的提供业务用车,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院党委进行专题研究解决。三是制定激励措施。优先支持科技特派员的科技成果推广,业绩突出的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并作为其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激励他们做实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

目前,我院科技特派员常年活跃在全市农业生产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号召,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记者:作为科技特派员本人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


刘磊: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帮扶树样板,我将根据蔬菜生产实际和群众意愿,继续为合作社和重点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物质帮扶,助力他们取得高收益,为其他农户带好头并做好示范引领。

二是多措并举助增收,借助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新政策,结合当地自然优势,积极与帮扶村对接,商议谋划新项目,争取各方支持,更好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我将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工作重要指示。秉持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合作社在特派员的帮扶下,如何进一步开展工作?


王西稳:下一步,我们合作社将在刘所长等科技特派员帮扶指导下,不断完善种植模式,合理安排种植茬口,带动更多群众发展蔬菜种植,打造我们的品牌,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网友问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