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介绍
访谈主题:

“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十三期直播

嘉宾简介:

王秀勇 德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市科技局分管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负责人

董国豪 德州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高级农艺师 /优秀科技特派员

王秀娟 德城区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组织实施单位代表

张洪勇 德城区建设街农科驿站主任 /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 (电话连线)

访谈时间:

2020-05-22

访谈地点:

山东广播

访谈图片
文字直播

记者:德州科技局在科技扶贫工作上的创新点和亮点。

王秀勇:在科技扶贫工作上重点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产业带动。二是借助科技力量,为精准扶贫开拓新思路。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增强精准扶贫动力。

记者:请介绍下科技扶贫服务队的构成?

王秀勇:截至目前,我市共组建了35支科技扶贫服务队,覆盖了全市755个省定重点贫困村,每个服务队的队长都由省市级的科技特派员担任,各服务队因地制宜选择果树、蔬菜、中草药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帮扶内容。2019年全市共申报省级重点扶贫项目34项,目前所有项目全部落地推广,切实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记者:平台载体也很关键,在这方面德州境内有什么先进做法吗?

王秀勇:德州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农业科技平台载体的建设,目前全市共有11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其中1家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发挥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

比如,山东德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科技部 2015年批准建设的,园区的核心区位于乐陵市,有三个主导产业,分别是:金丝小枣、马铃薯、调味品。其中,金丝小枣的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乐陵市是著名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中国富硒金丝枣都,建有国家枣树良种基地,拥有规模以上枣生产加工企业35家,开发出了枣脯、枣饮等8大系列、120余种产品,产业链比较完整。

马铃薯产业方面,以希森马铃薯集团为核心,建有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建立了马铃薯种质资源库、马铃薯智能化生产设备研发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能够加工生产紫色和红色马铃薯全粉,填补了我国彩色马铃薯全粉加工的空白。

调味品产业方面,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调味品市场,拥有中国调味品产业城、中国调料第一城的称号。

再比如,武城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产业是辣椒特色产业,园区以辣椒栽培种植为示范、以辣椒加工及技术研发为核心,打造辣椒生产加工的全产业链,形成了辣椒及其相关农副产品配套产业的特色园区,近年来,园区引进了湖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团队等4个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企业1家,孵化企业2家,转化科技成果50余项,扶持椒农1.2万余人,带动农户增收2000余元。

记者:请问德州市德城区科技局坚持跨界拓展,强化服务功能,探索实行“科技特派员+”新模式有哪些?

王秀娟:“企业+协会+基地”模式。

“公司+特派员+农户”模式。

“特派员+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记者:请问德城区下一步科技特派员工作?

王秀娟:1、选派更多的科技特派员进驻农业企业,带动农业经济发展。2、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外出参观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科技特派员素质。3、组织科技特派员集中开展下乡活动。

记者:请介绍下驿站的情况?

张洪勇:德城区建设街道农科驿站以德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园管理处为依托,与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具有密切合作关系。本驿站于2018年7月申报,2019年1月通过省科技厅备案,服务地点在德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园,位于生产一线。农科驿站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农业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与当地农民的沟通搭建了一座桥梁,打通了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驿站的运营主体是德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园管理处,总投资3500万元,占地983亩,是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种苗繁育、科技示范、技术推广、观光旅游、人才培训为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综合示范园。

记者:请介绍下驿站承担着什么样的工作?

张洪勇:我们驿站申报和建设的初衷就是通过示范带动、专家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打通农业科技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主要工作有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与高校院所合作。

(二)服务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主战场。驿站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服务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一是组织开展培训观摩活动。二是组织专家现场指导,切实解决群众生产难题。

(三)建设示范基地。

(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五)为专家提供优质服务。

(六)加强与入站企业合作。

(七)积极发挥驿站科普作用。

(八)接纳在校大学生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记者:请问驿站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张洪勇:运营主体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邀请入站农业专家专家免费为驻地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及技术培训。仅2019年就开展科技培训20期,组织开展科技人员下乡40人次,共培训德州、滨州等地农民朋友2000余人次,极大提高村了民生产技术水平,也凸显了驿站的公益性,解决了科技下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2020年因疫情,我们下乡及培训活动受到影响,但是农时不等人,我们利用创建的驿站服务群,及时发布相关农业气象预警、新技术、新品种等信息,同时将专家们的讲座链接发送至该群,让群众不出门、不见面就能听到专家讲座。

此外,驿站结合德州农业生产特性,依托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新技术,解决企业及农民因技术匮乏、风险大等原因,对新品种、新技术不敢尝试的难题,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方向,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参考。一年多来,驿站先后引进、试验示范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温室西瓜新品种20个,引进设施樱桃新品种5个,试验示范德科501、黎民518、邦玉339等粒收玉米新品种30亩,引进北京农林科学研究院熊蜂授粉技术1项次,为专家们的科技成果转化及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撑。

记者:请问驿站的下一步规划?

张洪勇:建设街道农科驿站作为推进科技惠民、精准扶贫的主平台、主抓手,今后将不断加强相关硬件投入,将本驿站打造成农业科技人员来得多、留得住、效果好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载体,成为模式易复制、经验能推广、发展可持续的科技精准扶贫品牌。

记者:请问最实用的奖项或课题研究是什么?

董国豪: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需要科技术人员付出艰辛的劳动,特别是农业科技术人员,每种作物出苗后一直到收获工作的时间大部分在田间。成果不只是一个证书,也标志着上级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是科技人员的荣誉。

现在我们承担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的工作,包括齐河、平原、临邑、乐陵和武城五个示范县,通过全体20个人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工作,从2011年到2016年6年时间,我们申报的“夏玉米全程机械化节本增效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题目,2017年获得了“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的合作奖”,6年累计推广面积1140万亩,每亩减少投入65.94元,6年共节本增效7.5亿。技术含量高,包括6项新技术,农民实用性强,为引导农民降低种地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玉米的竞争力起到了引领作用。到今年为止,我们还在5个示范县的1000亩示范方里示范推广,带动了五个示范县的420多万亩夏玉米生产减本增效。

记者:请问夏玉米如何确定播种密度?

董国豪:由于玉米播种实现了机械化单粒精量播种,亩下种粒数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当前推广的玉米品种的最佳收获密度大多在4500-5000株/亩,由于没有一个玉米品种的发芽率是100%,大都在85-92%之间,田间出苗率大都在82-88%之间,因此在播种时就应该每亩加500-1000粒的播种量,也就是说要保证4500株/亩的收获株数就得亩下种量5000粒以上;要保证5000株/亩的收获株数就得亩下种量5500粒以上。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农户的玉米收获密度偏低,在4000-4200株/亩左右,达不到4500株/亩的基本要求,随着玉米育种水平的提高和全程机械化对玉米的要求,增加玉米种植密度靠群体拿产量已成为实现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个别品种如郑原玉432最好收获株数能到6000株/亩以上。市场上销售的每袋种子小于5000粒的,种不了一亩地。大部分的每袋种子4200-4500粒。

记者:请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密度估算方法。

董国豪: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密度估算方法,在该品种的适宜收获密度的基础上增加500株,如郑单958的适宜种植密度4500株/亩,可以种到5000株/亩的收获密度,亩增加500株是大多数品种的上限。再增加密度有的品种的抗倒性和抗病性明显变差,空秆率增加给生产上带来减产的风险。有的农民不会算种植密度,不知道自己地里的玉米到底每亩有多少棵,现介绍一种简单的计算密度大体估计方法,供农民朋友们参考。

60㎝等行距种植,1米双行, 如果是10株玉米,密度就是5500株/亩;

如果是9株玉米,密度就是5000株/亩;

如果是8株玉米,密度就是4500株/亩;

如果是7株玉米,密度就是4000株/亩;

按株距算,株距26公分大约是4000株/亩;

株距24公分大约是4500株/亩;

株距22公分大约是5000株/亩;

株距20公分大约是5500株/亩;

株距18公分大约是6000株/亩;

以上数据怎么能记住,记住一个5500密度的株距20公分,株距每增加2公分密度减少500株,每减少2公分密度增加500株。1米双行的一样好吃,10株/米对应5500株/亩,每增加1株/米亩增500株;每减少1株亩减少500株。

记者:请介绍下玉米降成本的“双减技术”。

董国豪:所谓的“双减技术”就是为了降低种地成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化肥提倡一次施肥每亩40公斤缓(控)释肥,种肥同播建议侧位施肥,种、肥间距大于8-10厘米,施肥深度大于10厘米,不提倡正位施肥。减少除草剂、农药的施用量,病虫草害要早防早治,除草剂建议苗前施用,如果苗后施用要在玉米4叶期顺垄喷雾,最好避开玉米叶片,杜绝左右摇摆重复喷雾,避免玉米叶片中药害。

记者:请介绍下玉米增产的“双晚技术”。

董国豪:所谓的“双晚技术”就是玉米要晚种,最适播种期6月10日到6月20日,10日以前最好不要播种,因为播种早的玉米粗缩病发病严重,重的年份甚至会造成绝产。在不影响播种小麦的前提下玉米要晚收,等到玉米籽粒出现黑层到达生理成熟时再收获,最佳收获时间应为10月5日到10日收获,这时的玉米产量最高。

记者:请介绍下什么是夏玉米。


董国豪:玉米春季播种就叫春玉米,夏季播种就叫夏玉米。山东省属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除胶东半岛外大部分都是夏玉米,春玉米面积很小。


记者:请介绍下好玉米品种的标准?


董国豪: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玉米审定品种出现了“井喷”现象,多渠道审定品种,以郑单958为代表的白轴和以先玉335为代表的红轴大战一直没有停止过,红轴和白轴不是区分玉米品种好坏和耐高温热害的标志更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抗病、抗倒、高产、稳产、早熟、适于机械化操作、后期籽粒脱水快、再加上耐高温才是好品种的标准。

记者:请问玉米晚收为什么会增产?


董国豪:玉米授粉后的第10天,百粒重能到3克左右,含水量到80%左右;到第30天的20天时间里,百粒重每天增加1克左右,也就是到达23克左右,含水量每天降低1.5%左右,到50%左右;到45天时这15天百粒重每天增加0.6克左右,达到30克左右,含水量每天降低0.6-0.8%左右,到40%左右;时间应该在9月25日前后,如果这时收获,籽粒的乳线才到50%。如果延迟收获10天到10月5日前后收获,这10天百粒重每天平均增加1%左右,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的产量。

记者:请介绍下关于机械精量播种机械的选择问题。

董国豪:气吸式播种机的播种质量最好。勺轮式播种机和指夹式播种机相比,勺轮式播种机的漏播率比指夹式播种机的高,指夹式播种机的重苗率比勺轮式播种机的高。通过实际田间调查发现空穴率一般在20-30%,重苗率在10-15%。受播种质量的影响,在加上没有一个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是100%,在生产上还是有不同程度的缺苗断垄现象,因此,加大播种粒数对提高玉米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玉米出苗后的空穴即不能补种也不能移苗,重苗可以拔除。

记者:请介绍下关于机械旋地问题。

董国豪:并不是土地旋地次数越多对土壤越好,机械的动力越大对土壤的破坏作用越大,机械的转速越高对土壤的破坏作用越强。尽量减少当季机械旋耕次数,旋一遍如果能正常播种就不要旋两遍。原因是机械高速运转的同时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的透通性变差,土壤颗粒间隙变小,土壤容重变大,不利于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养分和氧气影响根系的呼吸作用,提倡翻耕。

记者:请介绍下玉米防倒化控注意使用技巧。

董国豪:严格按说明书浓度使用,抗倒性差有徒长可能的地块喷施高浓度值;生长一般的地块喷施低浓度值;干旱、生长弱小的地块不宜喷施。不要随意加大或减少用量。

掌握好喷施时间、方法。在玉米3-10叶均可,但以玉米6-7叶期最佳。拔节以后不仅效果变差,甚至会造成减产。在无风无雨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施。力求喷施均匀,不要重复喷施,也不要漏喷。、

记者:请介绍下大力推广控释肥机械化一次性施入种肥同播技术。

董国豪:控释N肥要≧30%,玉米生长的第60天左右控释肥田间释放率达到80%,保证了后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满足了玉米花后对氮素的高需求。玉米播种时种肥同播每亩施40公斤控释肥,就能保证玉米后期的养分供应。控释肥N-P2O5-K20比例,28-6-10。

记者:请问玉米倒伏后“扶”还是不“扶”?

董国豪:①玉米在大口期(12片展开叶)以前发生的倒伏,都不用人工辅助扶立。让其靠自身的负向地性自然恢复弯曲直立。前期发生的倒伏2-3天就会自然起立。

②授完粉10天左右发生的倒伏也能靠自身的恢复穗上部节间弯曲直立。不用人工扶立。

③授完粉20天以后发生的倒伏不能靠自身恢复直立。这时的玉米正处在灌浆期,玉米果穗已有一定的重量,也不用人工扶立,只是人工将玉米植株的果穗离开地面,不要伤到玉米的根系,尽可能的使玉米植株均匀的分布在田间,使每株的叶片都能见到阳光,特别是相互叠压的植株,减少后期果穗和玉米籽粒的腐烂,尽量降低产量的损失,试验结果表明:扶与不扶对玉米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

④授粉期间发生的倒伏,只要是植株全部叠压倒伏,想要产量必须人工辅助扶直让其站立。否则,就是绝产绝收。扶直的时间越早越好。

记者:请介绍下玉米拔节后喷药防治玉米病害时注意事项。

董国豪:玉米拔节后喷药防治玉米病害时严禁使用含有三唑类成份的杀菌剂。如:戊唑醇、烯唑醇、丙环唑等。此成分影响玉米的雌穗分化,很容易形成空杆和畸形穗。也与品种有关。

记者:请介绍下玉米的热害问题。

董国豪:首先给农民说明的一个问题,当前所有推广品种都没有在审定前进行耐高温鉴定,近几年的高温是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玉米从第7片展开叶开始进入拨节期,开始进入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共生期,时间上在7月10日前后,以后的高温将影响玉米的穗分化,一直到8月上旬玉米的授粉完成,所表现的症状:①玉米的苞叶分化受影响,没有和雌穗分化同步,就出现了玉米果穗的“超短裙”现象(玉米雌穗外露),裸露部分的玉米授粉异常甚至授不上粉。②玉米的整个穗分化出现异常形成“香蕉穗”现象,没有籽粒产量。③秃顶、缺粒、阴阳脸等。④严重的形成空杆。

高温热害与品种的红、白轴没有关系,与品种的双亲血缘有直接关系。

记者:请介绍下防止玉米发生热害的措施。

董国豪:①选种抗(耐)热害的品种:如郑单958和登海605等。

②保持土壤适宜的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80%左右。

③适时延期播种:避开玉米抽雄散粉的高温期。

记者:请问怎样增加玉米的抗性和产量?

董国豪:选择抗倒、抗病、高产的品种双基因玉米间混作能增加玉米的抗性更提高产量。如:伟科702、登海605等。也可以改变种植模式,让抗倒性和抗病性较好品种和较差的品种间作种植,能减轻抗倒性和抗病性较差的品种的倒伏和病害为害。种植模式考虑到播种耧的三行一耧,可根据两品种株高差异选定,如果株高差异较大,可采用高秆品种︰矮杆品种3︰6的间作模式;如果株高相近,可采用3︰3间作或等比混作种植模式,田间表现抗病、抗倒效果很明显。

记者:请介绍下玉米生产面临的挑战。

董国豪:①水土资源和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剧。②高度分散的经营组织方式不利于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③适应机械化种植条件的病虫害防控技术储备严重不足。④育种技术创新缓慢和种子产业落后制约玉米单产的提高。⑤机械化生产和产后加工技术装备水平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⑥玉米直接机械粒收技术在我们山东省一年小麦玉米两熟地区,特别是黄河以北一年两熟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友问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