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介绍
访谈主题:

“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十二期直播

嘉宾简介:

刘庆云 临沂市科技局副局长/市科技局分管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负责人

董志举 费县科技局局长/优秀组织实施单位代表

徐明举 临沂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高级农艺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

刘岩 费县志文果树研究所所长/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

访谈时间:

2020-05-15

访谈地点:

山东广播电台

访谈图片
文字直播

记者:请问临沂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中有哪些突出的特色,打造了哪些服务新平台?

刘庆云:一是加大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建设。二是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三是大力选拨科技特派员实现重点贫困村覆盖。四是完善科技特派员信息化服务平台。

记者:请问在线上线下服务有哪些新模式新亮点?


刘庆云:充分利用农科驿站科技载体作用,破解农业科技瓶颈难题、提供应时需求的现场和在线咨询服务,以及农业电商双向信息化服务。充分利用网上课堂、电视讲座等线上形式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应用技能,及时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实时掌握农民的需求,就地解决农户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科技难题和困难。“农科驿站”费县北疃村站,驻站科技特派员徐明举创新建设果农乐智慧“云上地下”服务系统,采取线上授课与线下指导的形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科技特派员刘西伟依托莒南县大店镇四角岭村“农科驿站”,运用现代信息手段,采取互联网、移动APP、微信、有线电视等方式,及时有效解决驻地及周边农村群众和贫困户农业生产技术难题,在扶贫工作中探索出“创新载体+贫困村+贫困户”的科技扶贫“三新”模式。)


记者: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请问市科技局在科技扶贫方面有什么打算?


刘庆云:2020年市科技局将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统筹各类资源,创新农业科技扶贫服务“临沂模式”,打造“农科园地”服务品牌。一是做好省科技扶贫服务队指导服务工作,坚持查缺补漏,注重引导,进一步完善特派员经费保障机制。二是以微信群为线上切入口,以线下科技队伍系统为依托,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依靠互联网+农业科技为手段,搭建农科园地门户网站和临沂农科园地微信平台,打造农科园地品牌。三是打造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探索专业技术队伍科技特派员和法人科技特派员相结合的 “双特派员”派驻模式,通过互联网在线在把平台、团队、站点联动起来,实现三点一线,以线上无缝隙交流,线下活动串联,为乡村振兴,科技扶贫提供科技支撑。四是发挥队伍作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五是依托园区建设,培养沂蒙乡村致富带头人。


记者:请问临沂市科技局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开拓科技特派员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刘庆云:近年来,我市根据中央、省和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部署要求,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体系,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开拓了特派员服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紧紧围绕省、市关于促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举措,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示范引领、市级农业科技特色园区为依托载体,以星创天地、农科驿站等农技推广平台为联系纽带,以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服务主体的农业科技“四位一体”创新体系。初步探索出以农科驿站和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上接科研院所和农科专家,下接种养大户和扶贫农民,线上多方位指导,线下1对1交流新模式,为推进我市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记者:请问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临沂市是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


刘庆云:一是积极应对靠上服务。二是科学引导扎实推进。三是科技培训助力生产。四是“四进”攻坚强抓落实。


记者:请问费县科技局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有哪些创新举措?


董志举:1.探索建立科技副职“1+4”对口联系制度。2. 实施科技特派员动态管理制度。3. 深化科技特派员培训制度。


记者:请问在科技扶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董志举:1. 建设科技特派员“2+2”创新创业基地。探索“1+1+1”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模式。


记者:请问费县科技局在互联网+农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董志举:1.强化“互联网+”农业。2.探索“水肥一体化”线上线下服务新模式。


记者:请问费县派驻的科技特派员有什么优势所在?


董志举:费县在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上下足了绣花功夫。一是严格选聘。具备中级以上职称,自愿从事农业科技服务,科技研发能力足以带动相关产业和农业致富增收的农村科技人才骨干才能担任科技特派员。二是动态考核。为激发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热情,调动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本人和派驻单位三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考核办法、奖励办法,对科技特派员实行动态管理。对考核优秀的特派员,科研项目优先立项。在职称评聘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审、优先聘用。三是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通过许可、转让、技术入股、领办创办企业等方式,与农民、企业等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并按照三方协议保障科技特派员取得合法收益。


记者:请问疫情期间费县科技局在线上线下分别开展了哪些工作?


董志举:一是创新“云上线下”服务。成立由党员+农学家组成的24人科技特派员队伍,采取“云上线下”技术服务方式助力春耕备耕复工复产。线上通过微信、头条、抖音、微直播开展技术指导。线下采取了“一对一”“点对点”的方式到田间地头解决难题。截至目前,已发布果园管理信息100余条,制作微课20余期,线上网络培训推送技术50余次,实地指导培训果农50余次。二是保障“菜篮子”供应。由优秀科技特派员牵头,联络组织职业农民协会会员,先后捐款41338元,成立爱心车队为市民配送绿色蔬菜3000余斤,苹果1000余斤,帮助解决市民的菜篮子问题。三是开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活动。组织科技特派员与乡镇构建“电商+”发展模式。与贫困户签订保价回收合同,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销售农产品,打通农村电商服务最后一公里。发挥星创天地等平台载体作用,开展“果农乐大讲堂”“智慧果园”培训20余次,在线培训果农3000余人,目前平台播放量已近200万次。


记者:请介绍下费县农科驿站北疃站功能定位和特色理念。


徐明举:本农科驿站按照省科技厅农科驿站建设方案,积极打造创新服务平台,开展云上线下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结合费县科技扶贫及林果业发展需求开展乡土科技人才培训,进行特色林果业产业模式示范研究开发,指导建立齐尚电商平台,建立果农乐智慧果园云平台,进行果树科技影视制作,建立农科驿站网络直播室,开展果树技术直播,进行果树适用技术成果转化及测土配肥等工作,为当地科技精准扶贫提供技术支撑。


记者:请介绍下创新服务方案与内容。


徐明举:农科驿站建设以来重视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线下定制服务+线上云端技术指导+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矩阵,形成完整一套服务体系,建立了农科驿站服务队。

开展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创新。切实解决农业科技的瓶颈问题和农业生产现实技术难题,为费县贫困村农民提供综合性农业科技服务。

创新普及培训传播农业应用技能。建立费县科技特派员网络直播大讲堂,农科驿站微课堂,建立果农乐网络直播室,采用农村田间学校、网上直播课堂、试验示范田、现场观摩、科技宣传栏、拍摄制作农科科技视频节目等手段,孵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新费县农技+互联网服务新模式,打造成费县科技工作扶贫亮点,截至目前录制微课200期,现场直播60期。

创新推动科教融合、产学研合作。探索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提高技术到位率的农业科技推广新途径和新机制,积极与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果树研究所进行合作,转化科研成果。


记者:请介绍下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及培训情况。


徐明举:从2017年建立费县农科驿站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目前,通过农科驿站北疃站培育登记备案的家庭农场达到10家,年销售农产品0.3亿元。农民合作社达到30家,注册成员3500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6个,生产技术服务面积达到10万亩。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家,年加工农产品能力超过3000吨,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累计开展培训活动60期,培训果农6000人次。


记者:请介绍下助力精准扶贫情况。


徐明举:建立费县农科驿站以来加快了各类果树良种示范与推广力度,完善了核桃、桃、苹果等优质丰产配套技术规程,形成良种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建立了智慧果业云平台,通过整合资源示范推广,截止2019年12月,建设各类果树良种示范园5万亩,累计开发指导20万亩,并建立加工贸易区,电商示范园区。北疃村农科驿站及4个服务点覆盖农民20000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00户,增加贫困劳动就业岗位1200个,劳动力转移3000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


记者:请介绍下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成果。


徐明举:费县农科驿站按照主导产业区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服务费县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产业融合发展工作。

一产突出“优”,做好做活以核桃、山楂、板栗、葡萄、大枣等为特色产业的示范基地,新发展农业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5家;积极探索“农业+互联网”运作模式,依托“齐尚”费县农村电商模式,免费为农户提供代买代卖服务。

二产突出“活”,依托初具规模的核桃产业,鼓励引导现有企业逐步向农产品交易、加工、储运、保鲜、包装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发展,引进中粮集团核桃加工企业落户费县。

三产突出“兴”,依托费县自然资源、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以费县崔家沟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以优质、特色的精品核桃项目为支撑,更加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把位于园区中心的核桃峪村改造成休闲旅游度假村,规划建设核桃小镇,打造核桃主题公园,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费县乡村振兴事业。


网友问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