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构建“1+4+N”创新体系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发布时间: 2020-11-13 08:58 文字大小:

2019年以来,威海市坚持“政府统筹、市场导向、多元参与、开放共享”原则,将全市创新平台串珠成链、握指成拳,构建起“1+4+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进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截至目前,威海市已有各类技术创新平台920家,其中国家级平台26家,省级平台328家,布局建设43家新型研发机构。

做实“1” 强化龙头引领

去年5月19日,威海市成立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事业单位+公司制”运营模式,统筹威海市创新平台建设,对纳入体系的平台进行绩效考核、动态管理,建立平台与平台、平台与企业、平台与部门之间协同机制,转变以往各个平台之间单打独斗、共享不足现象,实现创新体系纵向贯通、横向联动、资源共享、集群发展。

为强化资本扶持,威海市设置专项扶持资金3亿元,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引进创新人才团队、购置仪器设备及运营管理,目前支持的20个项目即将产业化,并带动引导1亿多元的社会资本投入。突出“造血功能”,威海市设立7亿元专项基金,采用股权投资和设立子基金的方式投资成熟企业。目前已直投4个项目,设立2只子基金,引导近1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创新体系建设。

做强“4” 夯实产业支撑

目前,威海市拥有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大创新平台,为威海市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中,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聚焦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建设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试验检测中心、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工程实验室等高端平台20余个;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字经济等领域,园内成立网络空间、新型汽车、机器人等9家专业技术研究院,培育科技公司20多个,50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3大产业板块,引进行业领军人才20余名,建成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等5个工程中心,落地高精尖项目16个;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采取“公司+联盟”组建模式,汇聚院士专家领衔的核心技术团队20多个,获专利授权50项,参与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

做活“N” 激发创新活力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威海市聚焦强链、补链、拓链,建设“N”12个平台,延伸成立研发中心50余个,与英国、乌克兰等国家以及北京大学、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等100多家高校院所、优势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创新机构20余个,创建市级以上科研平台60多个。

威海市还依托“N”平台先后引进由任露泉、姚建铨等院士专家领衔,30多名国家级人才担任核心成员的高端研发团队20多个,参与实施省级以上重点项目60多项,入选泰山系列人才6人,申请发明专利100多项,人才高地正在加速隆起。此外,威海市还依托“N”平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50多项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