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介绍
访谈主题:

“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第二期直播实录

嘉宾简介:

青岛市科技局党组成员、青岛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李天传

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王珏

青岛市首批科技特派员——青岛农业大学教授  姜卓俊

科技特派员帮扶对象—青岛永禾丰草莓采摘园  赵文忠

访谈时间:

2020-1-23

访谈地点: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

访谈图片
文字直播


记者:您认为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我国2020决胜全面小康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吗?

李天传:2019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国家、山东省都召开了科技特派员20周年总结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也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使之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党和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继续推行并落实好科技特派员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青岛市科技局将继续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推动科技、信息、资金等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秉承初心,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青岛市科技局在科技特派员工作上做了哪些工作?

李天传:青岛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精神,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农村实际需求,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服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取得显著成效。

截止到2019年,青岛市科技特派员队伍771人,其中金融科技特派员81名。涵盖粮食作物种植、特色果蔬种植、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水肥一体化、经营管理、农业金融等服务领域,服务于全市5001个村庄。(一)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助力脱贫攻坚。(二)强化科技示范项目帮扶,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三)组织科技特派员申报并实施了2019年青岛市科技计划科技惠民专项。(四)优秀科技特派员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进展顺利。1.开展对口支援科技扶贫项目,2018年底以来投入资金560万元。一是持续推进在甘肃陇南组织实施的 “林下栽培食用菌示范”项目。二是持续推进在菏泽组织实施的 “沙土镇现代果树示范应用”项目。三是组织实施2019年科技惠民示范引导专项(对口支援)项目,分别在陇南安顺开展“陇南道地药材调优生产技术体系应用与示范基地建设”、“安顺大棚栽培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与应用”项目。2.派遣9名科技特派员赴陇南安顺实施“组团式”人才帮扶。3.开展科技管理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工作,培训陇南科技管理干部39名、培训陇南安顺专业技术人员400名以上,致富带头人200人。4.组织科技特派员赴陇南开展科技成果合作交流推介对接工作。(五) 筹划科技金融特派员培养机制,推动科技企业成长。

记者:科技特派员青岛经验和特色亮点

李天传:(1)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青岛市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青岛市科技局审时度势把草莓产业作为发展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的短平快扶贫项目来抓,组织特派员进行培训、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和园区发展,创新了超早熟草莓栽培技术,使草莓收获上市时间更加提前,大幅度的提高了经济效益。胶州市主要围绕马铃薯、大白菜、辣椒、里岔黑猪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农业科技特派员支持工程,培育壮大特色农业,科技特派员走向田间地头,支持和拉动农村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青岛农业大学特派员教授团队选育出抗旱耐盐碱小麦国审品种--青麦6号,有力助推了全省旱地和盐碱地小麦生产,连续突破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记录(700公斤)和盐碱地小麦高产纪录(547公斤),品种累计推广种植1亿亩以上,增产17.44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36.66亿元。(2)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平度市科技特派员引进了以色列黄瓜、樱桃蕃茄、台湾苦瓜及有色椒等16个优质高产新品种,开展大棚无土滴灌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果。(3)带出了一批农民技术骨干,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莱西市科技特派员,以科技型农业龙头或骨干企业为主体,示范转化应用一批农业科技新成果,组织启动科技型农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实施工作。拉动贫困村、经济薄弱村发展优势特色支柱农业产业,示范应用蔬菜新品种,转化应用农业科技成果。(4)推进了农村科技工作重心下移,增强了基层活力。即墨区主要围绕经济薄弱镇村的潜在优势和产业发展特色,通过科技特派员帮扶,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2019年围绕贫困村、贫困人口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00人次,推广各类新优经济作物品种10个以上,推广生物技术10项以上,新增农村农民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5)体制机制创新,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二是突出高点谋划,做好政策体系支撑。三是创新服务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四是创新服务模式,助力团队和平台建设。

记者:如何激发基层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活力,内生动力?

李天传:(1)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科技特派员的动态监测,创新完善的特派员制度。(2)推行科技特派员有偿服务制度,鼓励科技特派员采取技术入股、技术承包、领办创办等形式,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保障科技特派员取得合法收益。(3)加强工作宣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制度和个人创业服务成功经验和服务指导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就像咱们这档节目一样。(4)逐步建立起以考核为主要环节的激励机制。每年对在基层表现优秀的科技特派员进行表彰,我们青岛市科技局计划在春节后召开科技特派员总结大会,表彰一批先进个人和组织单位。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基层特派员工作活力,逐步建立起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的长效机制。

记者:青岛科技局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李天传:(1)持续加大特派员建设力度,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打造我市科技特派员新成绩。(2)发挥科技特派员在科技帮扶中的引导带动作用。(3)优先选派拥有技术、经验丰富的科技特派员到对口支援和科技扶贫定点区开展工作,发挥青岛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城市的社会作用。

记者:服务“三农”是青岛农业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的办学方向。2019年科技扶贫过程中,青岛农业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结合青岛总要求,精准发力,逐步探索出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1+5”的科技扶贫模式,王处长可以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个1+5科技扶贫模式的内涵吗?

组织实施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副处长 王珏:1+5模式,是青岛农业大学近长期以来逐步探索,形成符合农业高校实际的特派员制度模式。即“以科技部教育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统领,建立一个政产学研用合作共同体,转移转化一批先进科研成果,发展一个特色优势产业,培训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个区域发展新动能”,推动学校社会服务提档升,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科技报》、《农民日报》、《大众日报》等10多家媒体宣传报道30余次。解释一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19教育部科技扶贫论坛上作为全国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做主旨发言。2019年,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大会上,青岛农业大学受到科技部通报表彰。同时受到山东省科技厅通报表彰。

记者:青岛农业大学的创新点在哪?

王珏:组织架构创新。创新服务机制。一是(专业人干专业事);二是(设置红线);三是(能者上庸者下)。自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以来,学校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青岛市十五个攻势、助力青岛市“956”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科技特派员建设逐步由最早的“选派人员”单一模式,已经发展成为“1+1+1”模式:人才团队派出、基地平台支撑、成果转移转化一体化协同推进的复合型新模式;由解决单一的生产指导、辅助创业问题转变为以产业实践问题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科与产业前沿对接的体系化、综合化服务模式,注入科研助农、科技兴农的新动能。

记者:科学技术放在实验室里只会是沉睡的种子,放在田间泥土里才能开出“创新之花”、收获丰硕成果。如何将你们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农民的实际受益?一般怎么做?

王珏:学校李宝笃书记强调要举全校之力,派“精兵强将”投入科技扶贫主战场,以“软实力”克服“硬堡垒”,把 “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农业成果”交到农民手中,走出一条“农字号”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青岛农大科技特派员紧紧围绕青岛市的区域特点,发展、培育、推广科技成果转化这条主线,科技特派员在不同地区先后进行高亢玉米、抗逆小麦、优质花生、光伏大棚、加工专用苹果、耐寒茶树、有机韭菜、高产甜瓜、早熟草莓、优质肉牛、特色水禽、杂交扇贝等43个特色农业新品种推广转化,有力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村脱贫和农民增收。2016、2017连续两年获青岛市技术转移机构年度考核第1名。学校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记者:教育既能“短期治标”,又能“长期治本”。培养“田秀才”打通科技“最后一公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王珏:农业高校,既有科技智力优势,又具备教育优势,既有科技创新作用,又具有教育培训责任。治标治本兼备。如何从“断奶”、“输血”,向健全完善农业经营主题“免疫系统”、提升自我“造血”功能转变,是农业高校科技特派员的根本任务。把科技这把金钥匙交到农户手里,使科技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使科技落地成金,让老百姓富起来起来,才是真正的科技“最后一公里”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蓄积起持久的内生动力。这才是落实党中央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青农大的作为。2019教育部科技扶贫论坛上作为全国省属高校唯一代表做主旨发言。2019年,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大会上,青岛农业大学受到科技部通报表彰。同时受到山东省科技厅通报表彰。

记者:建设的像青岛农业大学西海岸现代化农业研究院等9个区域性研发中心和一些分布式服务站、人才培训基地、技术推广服务基地等各类社会服务基地具体承担着什么样的工作?

王珏:载体作用。与青岛市科技局等部门联合成立的,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服务、科技推广、人才培训的公益性机构。是校地合作的一种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增强调:脱贫攻坚 要汇集各方面力量和智慧,这些基地的工作就是使政府、高校、农户或者经营主体三方,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也就是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解决三农问题,下一步,学校党委学校行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嘱托,大力发展学科建设,发挥我校的“农业工程、食品科学、动物科技、农学”等冲击博士点建设的新农科优势的作用,牢记党的宗旨,服务人民,扎实推进特派员制度,打造了新时期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平台。

2019年11月14日山东省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在济南市召开。会上通报表扬了全省88名科技特派员和35家组织实施单位,组织实施单位青岛农大和我们的科技特派员姜卓俊教授都位列其中。

记者:为什么选择草莓作为科技扶贫的切入口?

姜卓俊:在当今中国草莓的定植时间、保温时间这两个北方草莓种植的基本点都由姜卓俊确立。而正是这两点构成了冬季草莓的核心栽培技术。1990年姜卓俊首次让中国的草莓在大雪纷飞的12月惊艳上市,2010年由他开创的超早熟草莓栽培技术将草莓上市时间又提前了两个月。

解释“超早熟草莓栽培技术”

姜卓俊:草莓的高产和早熟除了品种特性以外,更主要是通过育苗来实现的,特别是对目前生产中以短日照品种为主要栽培对象来说,更是如此。在项目研究中,在青岛市城阳区农业局、青岛市曹村草莓合作社的大力配合下,他成功研制了一个草莓苗可以在活体生长发育状态进行低温短日照处理的育苗设施装置。该设施装置由低温育苗室和育苗床构成,温度可以在零度至20度范围内调整。育苗床设计为轨道移动式,床体可以自由移动,白天可移动到育苗室外在自然条件下育苗,晚间推进育苗室进行短日照低温处理。由此满足了活体育苗的需要,保障了育好苗育壮苗和促进花芽分化的条件要求,实现了超早熟栽培的目标。第十八届中国(济南)草莓文化旅游节非常成功,其中一个方面是草莓上市特别早,价格高,效益大,其他地方上市了,济南已经收入四五万了,这就是超早熟技术的运用。

活动现场连线帮扶对象青岛祥和丰草莓采摘园 (青岛永禾丰农业科技公司)赵文忠,并介绍了他在科技特派员姜卓俊教授的帮扶下种出来的新鲜优质大草莓。






网友问答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