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年,在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山东在种业创新方面硕果累累,取得重大突破。民以食为天,这些都和老百姓的餐桌息息相关!
山东冬小麦单产连破全国最高纪录
2019年9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在济南举办,这也是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9月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振东代表大会发布鉴评结果:“新麦26、济麦44、师栾02-1和济麦229被鉴评为超强筋小麦品种。”其中,济麦44、济麦229均为山东省农科院育成,品质可与进口强筋小麦相媲美。
这是我国首次发布超强筋小麦品种。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首席专家许为钢表示:“超强筋品种的推出,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能够作为生产食品专用粉的基础粉,满足大宗制粉业需求,将成为我国在粮食贸易中的一张王牌,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超强筋小麦品种有哪些特性?以“济麦44”为例,其湿面筋含量≥30%、稳定时间≥20min、拉伸能量≥160cm2,初步解决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缺乏的“卡脖子”难题。
不仅如此,我省冬小麦单产连破全国最高纪录。2019年6月12日至21日,经专家实收测产,由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山农30和山农29,以及烟台市农科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烟农1212,高产攻关田单产分别达到828.7公斤、835.2公斤、840.7公斤,呈现“三连跳”,连续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标志着我省“一年两熟制”高产冬小麦研究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我省小麦抗条锈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我省小麦条锈病危害严重,流行年份可致小麦减产10%-20%,特大流行年份达50%以上。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吴佳杰团队成功克隆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开发了YrAS2388基因分子标记,并已申请了专利。该成果拓宽了小麦遗传基础,为改良小麦和大麦等作物抗条锈病水平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在今后小麦抗病育种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一个苹果新品种,身价值千万
1000万!这是由山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选育的“鲁丽”苹果新品种,创下的我国苹果新品种转让费最高纪录!鲁丽苹果红艳欲滴,煞是好看;一口咬下去,脆甜可口。
据了解,我国苹果产业中,晚熟品种“富士系”比例过高,缺乏综合性状优良的早、中熟品种。“富士”在主产区生产面积占80%以上,带来一系列产业问题,包括“富士系”品种套袋栽培造成管理技术复杂、费工,成本居高不下,果实发育期长导致的“大小年”普遍,产量不稳,抗病性差,农药投入大,威胁食品安全,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品种单一造成果品供应“同质化”,导致市场供给单一、销售压力大,影响产业稳定发展。
而“鲁丽”无需套袋栽培,也能上色均匀,果面艳丽。此举每年每亩可节省人工套袋、摘袋、材料费用1500元左右。相较于晚熟的“富士”,“鲁丽”抗病,打药施肥次数又少了6—7次,此举又可省去每年每亩1000元左右。最重要的是它脆,放置一个月口感不发面,远胜于同期品种。“鲁丽”的培育和转化,为丰富我国苹果品种类型,调整苹果产业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科技与产业和市场的紧密结合。
好品种当然要卖好价钱,“鲁丽”品种权受让方、威海奥孚苗木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元感觉花这1000万元很值,这是产品的价值,这是市场的需求,“1000万元转让费不贵,因为我们从这个品种身上,看到了国产苹果的未来。”李元表示,在未来5年内将在山东苹果产区建立‘鲁丽’苹果新品种示范园30万亩,预期经济效益20亿元。
不仅苹果成绩喜人,我省甜瓜驯化和重要农艺形状形成机制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张忠华团队成功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甜瓜全基因组变异图谱,为甜瓜重要性状定向育种提供了较为精准的标记和基因资源,将进一步强化我国在瓜类作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支撑
生物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根本,优良品种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命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遵循种业创新规律,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新的创新模式。
山东采取全产业链育种模式。2019年组织开展的优质强筋小麦、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选育等20个重大项目研发,全部采取了一体化布局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品种创制和配套技术示范等内容,实施育种全链条攻关;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20个重大项目分别组建了由首席专家牵头、整合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种业企业等优势力量形成的省级种业科技创新团队,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建立持续稳定支持模式。省财政科技经费,在整合资金、重点使用的基础上,采取持续稳定支持的办法,以解决科技人员跑经费、争经费、不能安心科研的问题,进一步激发首席专家和每一位团队成员的创新积极性,专心从事研发工作;坚持“项目、人才、平台”一体化。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以首席专家领衔的人才团队为支撑、以重大项目为核心、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一体化组织推进,培育种业创新人才团队体系、构建创新平台体系、建立精准高效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在良种工程长期稳定支持下,山东相继攻克了小麦转基因高效导入、甜瓜全基因组变异图谱构建、扇贝全基因组选择等一系列重大关键育种技术。累计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45000余份,培育国审农作物新品种305个、省审1844个,形成了“济麦”、“登海”、“希森”、“鲁单”、“鲁棉研”、“花育”、“鲁禽”等多个系列品牌品种。
山东累计获得了以品种创新为核心的重大科技成果4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奖励二等以上奖项23项。培植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等一大批种业创新平台,培养了束怀瑞、赵振东、包振民、李登海等千余名高层次育种创新人才,培植了登海种业、希森马铃薯、鲁研良种、华盛种业等一批种业骨干企业。
据了解,山东农业品种已经更新换代4-5次,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高于全国43%的平均水平。在良种的支撑下,山东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变绿、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