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把各方面人才更好得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加快乡村人才振兴步伐,滨州市审时度势,组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把不同特长、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人才聚集起来,实现“政、产、学、研、用”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加速集聚创新人才。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由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建、管理、考核。每个创新团队设置团长1名、顾问1-3名、成员若干名。团长由市内专业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和学术地位的专家担任,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全面负责创新团队各项工作。对分散在各系统、各行业的农业科技人才进行排查摸底,将一批业绩突出、社会认可、掌握相应专业知识的技能型、学术性人才纳入创新团队,担负“土专家”、“田秀才”角色。突出滨州农业大市、粮食大市优势,打好项目牌、特色牌,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引进高端人才担任团队顾问,发挥出“战略性指导专家”作用。同时,探索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系统化、制度化机制,以现实技术需求为导向统领各县区、各部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推动各类农业科技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集聚。
二是强化科技服务能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精准对接农民生产需求,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实践,推动新技术推广应用,实现农业增产、带动农民增收。近期,滨州市小麦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到“三夏”生产一线开展了现场教学演示、技术指导等活动。滨州海洋渔业科技创新团队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与友发、海旺、海缘等8家企业联合成立了3个示范基地,以企业为平台,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并成功申报了国内首个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滩涂型海洋牧场建设项目。科技创新团队中有企业参与,创新团队的专家就能为合作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企业又能为整个创新团队提供开展科研实验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最终实现双赢。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积极牵线搭桥,组织团队成员、骨干农民、龙头企业,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促成与先进地区、优秀科研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科技“展翅”行动为切入点,把团队掌握的成果和技术转化为助推产业发展的动力。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在良种繁育、农机农艺融合、水肥一体化、推广新型种植模式上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围绕粮油加工、畜牧水产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粮经复合、农旅结合、农牧配套、资源循环的生产模式,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节水、节药、节肥以及生态环保、循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领域加大研发、转化力度,集聚科技要素改造嫁接传统农业。
据悉,市政府成立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前期8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的基础上,各部门将结合行业特点,研究制定行业创新团队建设规划和方案,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创新团队组建工作,打造一批面向现代农业、人员结构合理、专业优势明显、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创新团队新模式。对通过认定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给予2万元启动资金支持。每个创新团队认定有效期为2年,授予“滨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标牌,对创新团队成员颁发聘书,表现优秀的优先享受“滨州市优秀创新团队”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