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在青岛首航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14-04-11 16:39 文字大小:

      4月8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在青岛起航,执行中国科学院“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WPOS专项)科学考察任务。
      “科学”号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代表着我国最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标志着我国深海综合科学调查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科院海洋所作为法人单位以“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模式管理、使用该船,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快速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海洋先导专项以热带西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海洋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系统”的视角开展综合性协同调查与研究,自去年正式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预期成果,对于促进我国深海研究探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提升我国深海大洋理论研究水平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为我国海洋环境信息保障、战略性资源开发、海洋综合管理、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号此次搭载了40名海洋地质、生物和生态等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预计航期25天,将开展WPOS专项“深海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项目海底热液系统相关研究,对冲绳海槽热液区的热液喷口周围海域物理化学环境进行现场原位观测和取样分析。“科学”号此次搭载了深海水下缆控潜器(ROV)、深拖系统、重力活塞取样器、电视抓斗和岩石钻机等许多先进的大型深海探测和取样设备。其中,“发现”号深海水下缆控潜器配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高清摄像系统和机械取样装置,具备深海多参数原位探测和取样能力,可以对热液喷口近海底进行现场原位观测和取样分析,同时对深海极端环境生态和生命过程开展研究。科研人员将通过热液柱的物理、化学环境跟踪探测与分析及特征研究、热液柱的物质与能量输送机制研究和热带西太平洋的热通量和动力学过程分析,热带西太平洋热液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为生物和生态学研究提供沉积环境参数,揭示热液系统形成演化机制,阐明热液活动对沉积环境的影响特征,定量评价热液系统对近海底水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按照航次计划,“科学”号将于4月10日抵达目标海域,开展地球物理调查、地质和生物取样等海上调查工作,预计5月2日完成第一航段任务。在深圳短暂休整后,“科学”号还将将继续开展与热液活动研究相关的后续海上科学考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