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淄博市出台了《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双500强”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市科技局、经信委、财政局等部门共同研究,提出了实施铸链工程。
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优化资金链”的总体设想,以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重点,着力搞好产业创新链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首批重点在新材料(含精细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等5个产业领域构建了先进陶瓷、高性能耐火材料、高端新型建陶、稀土材料、可降解塑料(PBS)、高性能工程塑料、聚氨酯材料、新型化工助剂及催化剂、集成电路卡(IC卡)、软件、智能电网、生物医药及生物工程、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技术、无毒脱硝工程、新能源汽车产、资源综合利用、环保及装备技术、高效节能电机及传动设备、先进装备制造、泵类等20条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共聚集近300家企业实施700余个技术创新项目,由150余家高校院所和研发机构提供技术支撑。20条产业创新链分别由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及市机械、建材冶金、化工、医药行业协会作为责任单位具体负责。
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的系统、合理、高效培育,2013年12月,相关责任单位先后针对各产业创新链组织成立了20家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以产业创新链骨干企业为主体,以位居国家产业领域研发前沿的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以技术合作单位为依托,建立起共同投入、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机制。联盟的成立,实现了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在战略层面建立“政产学研金”合作关系。市财政安排1亿元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联盟进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和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首批支持创新发展重点项目121项,带动项目投资140余亿元。
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的顺利开展,2014年2月,淄博市科技局会同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等六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产业创新链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进行了系统规划,明确了责任单位、联盟理事长单位、技术支撑单位、联盟成员单位的各自职责。
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市科技、经信、财政等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将从落实工作职责、建立完善机制、加强监督考核等方面入手,全力实施铸链工程,切实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顺利落实和总体目标的实现。一是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实行产业创新链建设目标责任制。将每条产业创新链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企业,落实到政府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二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牵头,组织市科技、经信、财政、发展改革和环保及各相关行业协会等单位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原则上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审议产业创新链扶持政策、联盟产业技术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创新发展重点项目计划建议等,协调解决联盟建设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三是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运用科技担保、科技贷款、贷款贴息等金融工具,共同构建“创新战略联盟(投入主体)—创新技术(项目载体)—政府引导(专项资金)—金融扶持(融资保障)”的投融资扶持模式,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协同耦合。四是强化监督考核制度。通过不定期调度检查、年度考核、中期评估、终期目标验收等方式,加强对产业创新链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工作的监督考核,督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2017年底对产业创新链发展情况、经济社会效益情况、重大关键技术突破情况及关键新产品研发情况等进行综合验收。
针对《指导意见》中的重点任务和各单位职责,淄博市创新发展联席办公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联盟五年创新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创新发展计划制定、举办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或科技成果推广及创新产品推介活动等2014年度产业创新链发展目标任务及其完成时限进行了细化分解,具体落实到责任单位、联盟理事长单位、技术支撑单位和联盟成员单位,落实到每一季度、每一月,并加强调度管理与考核监督,以保障年度既定目标顺利实现,推进联盟健康快速发展。
淄博市切实把握核心技术这个命脉,抓住新的巨大市场需求这个关键,立足比较优势,首批培植20条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好“加减乘”促转调三篇文章、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淄博经济升级版具有重要意义。力争通过重点培育和扶持,20条产业链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700亿元以上,到2017年形成销售收入3100亿元以上的发展规模,年增长率达到30%以上,建成18个百亿级以上规模的产业创新链或创新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