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营市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坚持高效生态发展定位,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各方面统筹协调发展,使黄蓝两区建设在该市取得重大成效,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构筑高端化、集群化、创新型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3.6:74.2:22.2调整为去年的3.6:69.5:26.9。一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转型升级中东营市牢牢把握“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壮大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先进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石油装备产业产值由2009年的373.8亿元增长到836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汽车制造突飞猛进,整车生产能力达到4.7万辆;山东沃飞裸眼3D电视、科岭增程式电动车等项目相继投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22.19%提高到33.49%。二是进一步加快改造提升化工、轮胎、造纸等传统产业,目前80%以上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了一批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石化产业形成从油头到化尾的循环产业链,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4000万吨,约占全省的40%;橡胶子午胎产能达到1.7亿条,占全国的25%左右。
为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今年,东营市深入实施企业培育“137”计划和“双十工程”,力争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0家,其中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突破30家、过500亿元企业7家,集中扶持10个龙头项目、10家骨干企业,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941家。
(来源:重大专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