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与中科院沈阳分院联合举办“先进钢铁材料加工技术转移推介会”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科技合作处 发布时间: 2014-11-27 15:25 文字大小:

      为认真贯彻落全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座谈会精神,发挥好科技创新在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省科技厅联合中科院沈阳分院、中科院金属所,11月25日在济南组织召开了“先进钢铁材料加工技术转移推介会”,着力推介中科院金属所在钢铁材料加工技术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全省钢铁行业提升生产装备水平、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为科研单位和省内钢铁企业搭建技术交流平台,积极促成有技术需求的钢铁企业与中科院金属所开展深度技术合作,加快全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中科院金属所面向国家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船舶工程、冶金机械和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领域的需求,致力于大型铸锻件关键技术研发和高品质特殊钢坯料纯净化、均质化、致密化研究,成功开发出了先进钢铁材料加工技术,可大幅度节能减排,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此次推介会上重点推介了以下三项技术:
      可视化热加工技术。解决热加工工艺技术落后,生产能耗高、原材料消耗高、废品率高,特别是大型铸锻件,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利用中科院金属所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视化热加工技术,采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和热加工理论,模拟金属成形过程,用三维X射线等手段实时观察和透视金属成形过程,建立了金属热加工过程的可视化技术平台。目前该技术已用于大型船用半组合曲轴毛坯、系列大型铸钢支承辊、700MW巨型水轮机转轮用不锈钢铸件等大型高品质特殊装备的整体铸造,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中频炉/电弧炉洁净化冶炼技术。现阶段钢铁行业普遍采用中频炉/电弧炉粗炼钢水加炉外精炼的传统方法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固体废弃物和颗粒物。中科院金属所开发的中频炉/电弧炉洁净化冶炼新技术,金属原材料收得率达90%以上,有害气体排放量降低50%以上,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降低60%以上,颗粒物产生量降低50%以上,吨钢成本可降低200元。同时,在熔炼过程中根据碳、硅等元素的变化,进行渣系调控,P、S、O及夹杂物含量大幅下降,完全满足高品质特殊钢的制备需求,该技术可提升铸造业铸件品质,支撑企业生产高附加值铸钢件,特别是高端耐磨耐热铸件,替代进口。
      新概念钢铁大铸坯制造技术。大型宽厚板坯是重大工程和装备的基础母材,广泛应用于石化压力容器、高端模具、海洋工程、冶金机械、桥梁建筑等领域。由于对铸坯心部质量要求高,常规连铸和模铸钢锭无法满足要求,造成我国特厚钢板一直依赖从国外进口。优质特厚板坯制备技术成为制约我国特厚钢板生产的瓶颈。中科院金属所研发的宽厚板坯制造装备和技术,钢材纯净度和内部组织致密度大幅度提高,成材率高于90%,材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固体排放降低70%以上。
      山东钢铁集团、泰山钢铁集团、日照钢铁控股集团公司、通裕重工、齐鲁特钢等近30家省内大中型钢铁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与中科院金属所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项目对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