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创新服务模式 推动现代高效农业科学发展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滨州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 2012-03-23 09:06 文字大小:

    近年来,滨城区科技局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灵魂,注重发挥和挖掘资源区位优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全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科普惠农项目拉动模式。2006年,国家积极实行“科普惠农形成计划”,省科协相继实行了“科普惠农示范工程”,滨城区抢抓科普惠农有利时机,规范科学种植、养殖基地,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户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提高广大农户科学生产的积极性。区畜禽养殖产业协会、滨城区水稻协会先后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科普惠农先进单位”,滨城区被省科协授予“科普惠农先进区”。目前全区已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7个,科普示范基地10个,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30名,为广大农村科学发展树立了典范。
    二是特色农业培育模式。近年来,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培育特色农业为抓手,培育了滨北薛家奶牛、三河湖张铁匠韭菜、秦皇台樱桃谷鸭等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一乡一业一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如:三河湖张铁匠的韭菜,由最初的几亩,发展到家家户户种韭菜,扩大到三河湖镇村村种、家家种,形成万亩韭菜基地,仅此一项三河湖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近800元。
    三是科技特派员推动模式。2008年以来,滨城区为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先后出台了《中共滨城区委  滨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通知》,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工作站的建立及科技特派员的选派拉近了科技与农村的距离,有效地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技术致富。目前,发展科技特派员120名,建立工作站10处,根据专业特色有序的分配到种植、养殖基地、生产车间、企业,带动了全区的科学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