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山东省十大科技新闻评选揭晓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2-01-17 13:47 文字大小:

   近日,由山东省科技厅宣传办公室、《科技日报》山东记者站组织评选的2011年山东省十大科技新闻揭晓,它们是(按发生时间顺序):
    一、“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启动 人才“优中选优”重点支持
    4月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泰山学者攀登计划”,计划从2011年到2015年,围绕全省重大战略部署和产业发展方向,遴选30—40名优秀泰山学者人选或其他高层次专家学者,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科研前沿水平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入选者每人将获得不低于7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入选攀登计划的人才,在享受泰山学者建设工程5年200万元经费资助的基础上,每人追加150万元科研补助经费。另外为每位攀登计划人选制定个性化培养扶持方案,组建工作团队,配备学术秘书,强化跟踪培养支持。并且在经费投入、重大科技专项、学科建设、科技奖励、人才工程、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向攀登计划人选进行倾斜。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项目、课题。
    二、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成立 “建平台引人才”支撑转型
    5月16日,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在济南成立。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孙伟在致辞中指出,山东省将全力支持中心暨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并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和军队院校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加快推进量子试验网建设,尽快形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量子通信核心技术,建设以量子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化基地,努力抢占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为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引入量子通讯研发平台是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建平台,引人才的又一生动实践。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成立两年来,努力打造一流平台,引进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已吸引、进驻创新创业团队31家,支持海内外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28人。
    三、科技部与山东省部省会商 共推“蓝黄”两大国家战略
    8月22日,科技部、山东省举行2011年部省工作会商会议,双方共同签署了《部省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和《部省共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协议》。
    会上,科技部与山东省围绕“共同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共同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山东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进程”“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议题进行深入会商并达成了一致意见。
    四、国家超算济南中心落户 全国产CPU成就世界第三
    10月27日,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落户山东济南,由此,济南市成为继天津、深圳之后,第3个拥有国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的城市。
    据了解,济南中心装备国内首台全部采用国产自主中央处理器和系统软件构建的“神威蓝光”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其实际计算能力排在国际TOP500第14位,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中央处理器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该中心建成后,将为山东省和济南市生物制药、海洋应用、天气预测、动漫渲染、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和重大科学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在计算、仿真、模拟、展现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
    五、青岛打造“蓝色硅谷” 构筑走向深海“旗舰”
    10月份,青岛市对外发布了其打造中国“蓝色硅谷”的进程。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依海而生、因海而兴的青岛市面对蓝色经济的发展机遇,意欲构筑国家走向深海、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领航科技兴海的“旗舰”。
    2011年初,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不久,青岛市便开始结合自身实际规划“蓝色硅谷”。“蓝色硅谷”规划实施 “一带一园”的总体布局,即蓝色硅谷核心带和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将集聚科技创新平台,抢占产业发展前沿。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国家深海基地,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东部地调科研基地……这些高层次创新平台的建设,将为蓝色硅谷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青岛抢占海洋产业技术发展前沿提供坚强的后盾。目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一期一批工程已经完工,一期二批工程所需3亿元资金已经到位。
    六、临沂高新区晋升国家级 19载努力跨入新时代
    11月26日上午,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推进大会举行,临沂高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这是加速临沂乃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新区建设的一件大事。
    临沂高新区1992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建区19年来,临沂市先后对高新区管辖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理顺,赋予高新区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强力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特别2008年3月区划调整扩大后,高新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区、创新强区、工业立区”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立区之本,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创新能力、综合实力、辐射带动力大幅提升,成为全市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的示范引领区,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园、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七、中国最先进海洋科学考察船下水  技术国际先进可实现全球航行
    11月底,总投资逾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最先进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顺利下水。据了解,“科学”号总吨位4864吨,总长99.6米,型宽17.8米,吃水5.6米,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60天,最大航速15节,载员80人。作为中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科学”号建成后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船舶和船载探测与实验系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地处青岛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有关专家表示,“科学”号2007年获准立项,计划于2012年6月正式交付使用,将是中国未来10—20年海洋科学考察主力船之一,它与中国现有和将建的海洋科学考察船、专业调查船相互补充,逐步形成中国海洋探测调查的完整体系。“科学”号下水,标志着中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即将建成,它将推动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八、青岛造动车组时速486公里 新头型取材于长征火箭
    486.1公里!青岛产动车组12月3日在京沪高铁上跑出最高时速。这是继9月28日沪杭高铁试运行创下时速416.6公里之后,该动车组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试验表明,新头型在气动阻力、气动噪声、列车尾车升力、侧向力,综合气动性能等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造型概念取材于长征火箭,寓意比肩航空,取势腾飞。
    南车青岛四方股份是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2008年2月,铁道部和科技部共同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南车青岛四方股份成为新一代高速列车主导研制单位。在铁道部、科技部统一组织策划下,公司建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联合国内一流大学和研究院所在京津 、武广 、郑西等高速铁路进行了大量的线路试验分析,实现了新一代高速列车的自主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九、黄三角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获批 六项任务支撑“黄三角”开发
    12月12日,科技部复函山东省科技厅,同意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为依托,设立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将建设成为国家高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为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据介绍,中心将围绕贯彻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级战略,面向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需求,抓住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的主线,以技术产业化为核心,实行产学研用结合,整合、集成科技资源,建设集信息交流、人才资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投融资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机构。
    十、首条高端集成电路封测生产线济南投产 我电子信息产品存储器依赖国外局面作古
    12月16日,我国首条高端集成电路存储器封装测试生产线在济南投产。据了解,该生产线是浪潮集团继并购奇梦达中国研发中心后对其资产成功实施的二次抄底并购,实现了以1亿元人民币将价值5亿元的奇梦达整条封装测试生产线收入囊中的目标。
    该生产线是奇梦达在欧洲重要的存储器生产基地之一,采用世界先进水平的FBGA(细间距球栅阵列)封装工艺,是目前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技术之一,其收购成功将改变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存储器依赖国外的局面,标志着中国企业拥有了与国际先进工艺水平同步的存储器芯片封装测试技术,对进一步加快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化进程、提升中国IT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投产后的浪潮集成电路封测生产线年产能可达 6000万颗高端存储器芯片,年销售额将超过1亿美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