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科技局确定2011年五项重点工作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滨州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 2011-02-24 14:09 文字大小: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全面深化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的起步之年。滨州市科技工作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追赶超越为目标,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着力做好以下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发挥职能优势,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一是全面服务园区发展。全力以赴做好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服务和协调工作,在领导力量、项目计划上持续支持园区建设。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二是扎实推进项目实施。抓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和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示范效应,做好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全面合作,重点发挥现代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抓好已立项的“863”计划项目的实施,争取在中国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领域取得较大突破。三是有效抓好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发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推动全市乃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建设。结合建设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把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有机结合,努力探索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子。
    二、强化科技载体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一是强化科技平台建设。加大省级以上科研平台的争取力度和市级科研平台的建设步伐,启动市级院士工作站、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市级科研平台的导向作用,为争取省级科研平台奠定基础。二是加大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制定《滨州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和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开展专利维权集中执法检查、知识产权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和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等工作,把知识产权工作引向深入,确保全年专利申请突破2500件,专利授权1500件,并在发明专利数量上有较大突破。三是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依托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合作的平台,加快企业产学研合作步伐,争取每年至少有10-20个高新项目实现突破性进展,带动产学研工作向纵深发展,使产学合作成为推动全市科技发展的新引擎。  
    三、依托项目带动,推进“两区”建设。围绕黄河三角洲大开发、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一是集中实施市级重点项目。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减排、信息化等重点行业、前沿产业,实施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在农林牧渔行业的良种改良和产品物流两端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提升区域农副产品的品质和市场附加值。二是集中实施软科学课题研究。围绕重点产业,实施一批重点软科学课题研究,为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大省级、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的争取力度,确保省级成果奖励上层次,国家级成果奖励有突破,力促科技成果实施转化工作取得新成效。持续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抓住亮点,体现特色,继续保持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全国的领先水平。
    四、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战略性高新技术工作。一是大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全市重点行业和特色行业,每年选择10家以上企业、10种以上产品作为培养对象,充分发挥政策和项目的导向作用,争取“十二五”期间培植100家重点企业、100种重点产品,抢占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二是不断完善和优化科技项目库。结合科技项目特色,分门别类建立全市科技项目库,“半年一补充,一年一更新”,不断丰富和拓宽项目来源渠道,逐步调整和完善项目库,为项目争取尤其是重大专项的争取奠定基础,确保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2011年对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力争较去年增长20%以上,总量突破5000万元。三是全力推进战略性高新技术工作。力争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进入全省各市第二方阵,摆脱落后局面,将其融入到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科技进步绩效考核、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人才工作考核等考核体系中,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工作整体上水平、上台阶。
    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一是抓思想建设。树立政治意识,树立大局意识,树立配合意识。二是抓作风建设。强化效率观念,强化责任观念,强化纪律观念。三是抓能力建设。提高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和文字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处理应急事件和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和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科技队伍,为促进全市科技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