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东营区科技局科技支撑抗旱工作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东营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 2011-02-18 16:41 文字大小:

    为应对严峻旱情,东营区科技局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科技抗旱行动,通过整合抗旱资源、推广抗旱新技术、加大投入等措施,科学谋划保苗保墒的“抗旱双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的抗旱经验,为今年再夺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高度重视 指导科技抗旱
    节后第一个工日,区科技局邀请农业专家来到牛庄镇前邵村的麦田,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受灾群众、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受旱情况等方式了解旱情,指导村民科学抗旱。区科技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抗旱指挥领导小组”,制订了完善的抗旱指导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抗旱工作的具体要求和责任,充分调动优势资源,发挥我局在抗旱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
    “井井通工程” 助推科技抗旱
    为进一步探索抗旱经验,科技局驻前邵村包村帮扶工作组大力实施“井井通工程”,出资25万元为前邵村打深水井1口,同时为该村协调了价值5万元的变压器及配电箱、计量器等相关配套设施用于钻井及后续使用。该“帮扶井”井深600米,井水水质优良,每小时出水量可达50余方,能有效满足前邵村300余栋蔬菜大棚的灌溉用水,全面解决了前邵村大棚蔬菜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制约因素。只要将磁卡往电表屏前轻轻一贴,水就哗哗地流进田里了,真正实现“井井通”通到农民心里,“一口帮扶井,架起致富桥”的目的,为我局抗旱工作总结了宝贵经验。
    先进技术  支撑科学抗旱
    通过组织科技专家走访受旱地区,进行旱情灾害调查分析,制订了科学的抗旱措施,用先进技术支撑科学抗旱。一是生物抗旱措施,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避灾。二是科学浇灌措施,通过推广利用喷灌、滴灌、微灌技术,充分做好抗旱工作。三是充分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和土壤水分利用率。此外计划启动实施“小麦节水高产种植技术”等一批节水示范项目,水分利用效率可由目前的1.0kg/m3提高到1.3—1.5kg/m3以上,降水利用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60%,平均单产提高40公斤小麦。
    科学体系  服务科技抗旱
    科技局进一步完善抗旱科技服务工作,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增强村民抗旱救灾意识。截至目前,共派出专家近5人次,开展专项培训讲座逾5场次,有近300名农民群众接受培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制作科技抗旱专题片,及时发布最新抗旱技术,做到灌溉量合理、施肥量合适。积极联系专家,制订了《东营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小麦抗旱增产实用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科技抗旱技术措施,深入一线进行发放,共发放科技服务手册500余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通了“8209807”科技抗旱服务热线,加大抗旱相关信息资源的组织力度,为农民及时提供抗旱技术和信息。
    科技特派员 深入科技抗旱
    充分发挥科技局科技特派员职能,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科技知识,按照“深入一线、结对互助、联合抗旱、共渡难关”的原则,确保抗旱取得实效。广大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一线,主动为政府分忧,主动为群众解难,制定各种节水技术措施,在田间地头积极为受灾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帮助群众尽量减轻旱灾造成的损失。通过组织培训引导,积极引导农民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在资源利用上,实现从雨养型农业向节水型农业转变;二是在发展方向上,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设施农业转变;三是在小麦生产上,实现从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型转变。切实增强广大村民节约用水、抗旱救灾意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