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市创新工作思路 推动星火科技燎原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烟台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 2011-11-17 09:50 文字大小:

    蓬莱市2002年被正式评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共承担国家、省星火计划114项,“十一五”期间,承担“刺参规模化无公害养殖技术开发”、“优质高效酿酒葡萄产业化开发”等国家星火计划6项、“刺参工厂化生态节能型养殖模式研究与推广”省星火计划项目1项,星火计划实施在广度、深度、高度、集成度、开放度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全市形成了以星火计划为先导的科技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一是积极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实施上,突出我市葡萄与葡萄酒、海洋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项目的实施,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了农村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十一五”期间,通过国家星火计划“优质高效酿酒葡萄产业化开发”项目的实施,带动我市酿酒葡萄标准化栽培基地迅速发展,葡萄基地面积由2006年的5.8万亩发展到15万亩,优质嫁接苗面积由1059亩发展到达3.5万亩,逐步实现了基地建设的种植模式标准化、苗木选择优质化、品种培育特色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基地配套企业化、种植管理多样化。基地规模和管理水平居国内前列。取得葡萄酒生产许可证企业由39家发展到65家;葡萄酒产量由7万吨发展到14万吨;销售收入由9.6亿元,增加至25亿元,年递增21.2%;税收由1.2亿元,增加至3.2亿元,年递增21.8%。先后被授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葡萄栽培)”、“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称号。
    在海珍品育苗与养殖、海产品储运与加工上,我们实施了“刺参规模化无公害养殖技术开发”、“刺参工厂化生态节能型养殖模式研究与推广”、“ 刺参健康苗种培育及产业化示范”、“负60度工质氨金枪鱼储存库研制”等国家、省星火计划,使我市海珍品育苗、养成、加工与储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现有育养单位400多个,已开发浅海养殖3万亩,海珍品精养5000亩,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12万平方米,渔业劳动力2万余人。水产冷藏加工企业30多家,库容量15万吨,年加工量30万吨。2010年,全市完成水产品总产量32.5万吨,实现水产品产值26.5亿元,渔业总产值达到63.2亿元。
    二是实现多渠道、多元化星火技术培训。我市在本级科技计划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星火技术培训,每年以不定期举办现场观摩会,科技大集等方式进行,邀请省农科院、烟台农科所、山东农业大学等专家教授参加为农民带来新技术、新品种。同时发挥我市农业民营科研所的专业优势,举办现场观摩会,为来参观的农民现场讲解。
    我们也发挥星火龙头企业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创造性地推广“中粮模式”,即“公司+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的基地建设模式,公司与农户一体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实现了星火技术的集成与扩散,年可集中培训农民6万余人次,为农民直接增收8000余元。在海洋渔业领域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每年3月集中培训科技示范户,由科技人员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同时发放《健康育养海参100问》等科技资料。
    同时,充分利用我市电视台农科频道和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由专家根据我市农情适时讲解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对农业气象、自然灾害等提出预警报告和预防方案。
    三是与农业科技特派员有机结合,推广普及星火技术。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意见》, 提出了科技特派员与星火科技相结合的理念。科技特派员带着农村适用技术与农民、企业结成共同体,使星火科技得到普及。我市科技特派员张榭令团队带着“海珍品育苗及养成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蓬莱市安源水产有限公司(蓬莱市渔业协会海参养殖工作委员会)、蓬莱宗哲养殖有限公司(蓬莱市渔业协会渔业养殖工作委员会)、蓬莱市天保海水养殖有限公司(蓬莱市渔业协会贝类养殖工作委员会)设立3个专业信息服务站,推广海珍品育苗及养成技术。通过星火技术的扩散,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及环渤海湾一带推广,以点带面形成100万m3水体的海珍品育苗、养殖示范基地,产品已销售到烟台市周边、河北、辽宁等30多个省市,年总产值达到25亿元,新增利税12亿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